貨幣革命.下|香港星洲金融叮噹馬頭 「批發型數字港元」要加鞭

撰文:楊瀅瑋
出版:更新:

「金融業未來趨勢是數字化,數字貨幣將會是未來金融基建的核心部份。」立法會議員、團結香港基金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把研發央行數字貨幣(CBDC)形容為金融業數字化的「基建先行」,「CBDC的研發,事關香港從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轉型為數字國際金融中心。」

「金融基建」的比喻不可謂不準確,據國際結算銀行介紹,「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下稱批發CBDC)是指面向特定機構的央行數字貨幣,一般有嚴格的訪問限制,「類似機構在央行的準備金和結算賬戶」。具體而言,批發CBDC究竟會為香港金融業帶來怎樣的變化?而香港在批發CBDC的進度如何,又有哪些關鍵問題要解決?

「貨幣革命」深度報道三之三

「批發型數字港元」的研發是香港從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轉型為數字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資料圖片)

貨幣革命.上|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貨幣革命.中|「零售數字港元」應用超乎想像 惟金管局仍未拍板

全球最成熟的批發CBDC
亞太區競爭激烈

由香港金管局、泰國央行、阿聯酋央行、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以及國際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香港中心(BISIH)共同合作開發「多種央行數字貨幣橋」(Multi-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Bridge,簡稱mBridge),被視為全球最成熟的央行數字貨幣項目之一。它最早開始於2017年金管局與泰國央行的Project LionRock項目。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陳穎茵解釋,mBridge的成熟體現在其可拓展性。傳統批發CBDC平台採用互聯模型,即兩個央行各自的CBDC系統之間,需經過漫長研發、協商搭建一套技術界面以相連。假如有第三個主權貨幣加入,就需要分別再與前兩家央行重新搭建技術平台。若未來想拓展貨幣網絡,所需財力、人力和時間,都是幾何級增長。

香港和泰國合作改進的則是單一平台模型。平台底層仍是區塊鏈技術,而管治架構、參與者和基建都是統一的。最新的mBridge平台(下圖)只需各央行開放連接國內支付網絡的接口於mBridge平台,便能打通跨境交易渠道,批發型CBDC網絡拓展的難度大大降低。

香港01製圖

香港固然位列第一梯隊,但並不代表沒有競爭者。「新加坡在做一模一樣的事情,跟國際結算銀行創新樞紐的新加坡中心合作。」陳穎茵說。據報道,新加坡參與的Project Dunbar,目前獲澳洲、馬來西亞及南非的央行加盟,平台預期在今年初發布。

顯然,貨幣網絡廣度將成為平台未來的主要競爭點之一。「我用飛機場做比喻,為何香港機場客流量那麼大?因為航班多、航點多,而這是需要搭建起來的。」黃元山強調,批發型數字人民幣只加入了香港的mBridge項目,「香港作為一個離岸人民幣中心也好,國際金融中心也好,必須把握好這個契機,搭好基建,去駁通更多渠道,香港將來才能發揮更大的角色。」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報告《央行數碼貨幣——構築數碼金融基石》(下稱《構築基石》)就建議,金管局應爭取已參與CBDC研究的央行加入香港的平台,例如日本、瑞士或新加坡,將香港打造成批發型CBDC中心。

金管局發言人向《香港01》回應,金管局沒有視新加坡的項目為競爭對手,將視乎項目的階段成效,與參與央行機構及BISIH商討項目下一階段引入的央行,「與現有參與央行有貿易來往的國家和地區都會在考慮之列。」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報告《央行數碼貨幣——構築數碼金融基石》建議,金管局應爭取已參與CBDC研究的央行加入香港的平台。(余俊亮攝)

貿易搭網拓廣度
人才轉型成為關鍵

去年11月初,BISHI與參與央行機構共同刊發資料冊,列出mBridge已試點的15個潛在商業實例(下表),涵蓋19間金融機構、2個銀行協會和1間交易所。金管局發言人表示,考慮到參與mBridge項目的四個地區,雙邊貿易額龐大,總額超過7,300 億美元,因此在15個用例中,將優先考慮「國際貿易結算」的試點。

由於各國的資本管制程度、金融體制的不同,現時跨境貿易結算中存在痛點——成本高、過程慢、手續繁雜。陳穎茵表示現在跨境匯款的國際平均成本大概是7%,「是非常貴的」;高額的「百分之七」中,有一部分是銀行的「反洗錢」成本,而批發CBDC能從最根本解決成本問題。基於區塊鏈技術,用CBDC進行的交易行為都是公開透明,運用數據,搭建監測程式,便能減輕銀行在反洗錢監控上投入的財力、人力,縮減成本和時間。

金管局發言人表示,參與項目的四間央行已挑選11個不同行業的貿易結算交易開展測試,證實mBridge能解決跨境支付中常見的痛點,同時確保政策配合、合規和私隱保護。

科技進步固然令人鼓舞,但亦可能衝擊傳統金融業,帶來失業問題。「這其實就像工業革命,造出了機器,工人就全部失業了嗎?」陳穎茵回應道,「當新的科技進步出現,就會有新的崗位需求,人才也要跟着轉型。」

對於金融從業者的轉型,金管局確有規劃。金管局發言人表示,將於今年底前在銀行專業資歷架構下推出「金融科技」新單元,為金融科技從業員提供具認證的專業培訓課程。課程內容涵蓋金融科技運用、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合規科技、金融科技產品開發和管理策略等,藉此提升金融科技從業員的專業能力和擴大人才庫,以應付未來銀行業所需。

但是,大專院校方面,儘管設有相關課程,資源卻明顯不足。游楊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的新晉教授,曾在Facebook(現改名為meta)公司的加密貨幣項目Libra(現改名為Diem)中從事研究工作,可謂是研究數字貨幣的青年人才。然而,游楊向《香港01》坦言,目前香港學術界研究數字貨幣的學者並不多,尤其缺乏實證研究,「金融、經濟系的研究工作都是數據驅動。除了數字人民幣以外,CBDC沒有大規模使用,數據不足,無法建模和分析。實話說,發論文是比較困難的。」他直言,類似數字貨幣等新興研究議題,「學術界的激勵有限。」

新加坡參與的Project Dunbar,目前獲澳洲、馬來西亞及南非的央行加盟,平台預期在今年初發布。(資料圖片)

投融探索拓深度
必須整合現行制度

誠然,「貿易」是一手妙着,依託中國作為世界主要貿易國的地位,平台得以開展廣泛的試點,人民幣的使用範圍將拓寬。但回到香港,作為一座金融中心,香港的貨幣主要是作為投資和融資貨幣使用的。因此,探索批發CBDC在投融方面的應用亦同樣重要。

「為什麼外國人要換港元?因為香港有很多IPO,外國人要來港交所交易。」黃元山說,「如果將來數字資產成為了主要的金融產品之一,那香港能否提供這些資產的交易?」他重申,香港必須跟着未來一起改變,「否則會被科技顛覆」,而港交所作為壟斷二級市場的交易平台,應該看見這一趨勢,迅速作出改變。因此,上述團結香港基金《構築基石》研究團隊建議港交所建立數字資產交易所,並以CBDC作交易,具體例子可參考瑞士證券交易所旗下的瑞士數字資產交易所。

而《構築基石》在投融方面的另一建議,便是以批發CBDC平台優化現有的港交所證券結算基建。《構築基石》指出,目前由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统(CCASS)和金管局轄下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HKICL)組成的即時貨銀兩訖(DvP)交收服務仍然存在信用、結算風險,而金管局可以以批發CBDC平台代替HKICL的平台,改進款項支付的效率。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運用智能合約實現「自動實時的貨銀兩訖」,將有助於提高交易透明度,降低交易風險。

然而,游楊對CBDC在二級市場的應用並不看好,因為CBDC會帶來金融市場更高的透明度,「可能一些買方基金或者外資並不願意參與到一個完全透明的市場。」他解釋,金融市場有自身的運行邏輯,金融機構花了大筆資金作調研後選中的部份投資產品,若信息即時被其他機構發現,很難賺錢,「長此以往,可能大家都不願意去調研,去挖掘一些好的公司了。」游楊補充,高透明度的市場對顧客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或會導致機構間合謀定價。

另一方面,社會體制也是考慮因素之一。游楊指出,中國的金融體制由國有銀行主導,所以推行數字人民幣時是「自上而下地打通」,較為容易。但香港的社會環境需要平衡內地資本、外國資本和本地財團的需求,「數字港元的推出,尤其是在資金監測方面,坊間的pushback(阻力)會比較大。」

「央行數字貨幣的難度,不是純技術上的,而是如何與現有的制度合併起來。」游楊一針見血 地指出,即使區塊鏈技術能保證信息、交易高度可信,但依然需要法律的確認和保障,「怎麼把一種算法判定和人類社會判定結合起來,法律上怎麼認定?」

因此,游楊總結道:「央行數字貨幣,三分之一是技術,三分之一是實際應用場景,最後的三分之一,是和法律、 政治和人類社會的結合。目前還處在很初級的討論階段,需要循序漸進。」

「貨幣革命」深度報道:貨幣革命.上|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貨幣革命.中|「零售數字港元」應用超乎想像 惟金管局仍未拍板貨幣革命.下|香港星洲金融叮噹馬頭 「批發型數字港元」要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