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之難.一|從獨居黃婆婆的「三難困境」說起

撰文:劉夢婷
出版:更新:

「在疫情中,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保護長者,而待疫情過後,有很多事值得我們重新檢視——日後在香港這個作為全球人口最長壽地區之一而令我們引以為傲的地方,如何讓年邁和已屆晚年的長者能在安全和健康的環境中生活,這值得全社會共同反思,以更好地照顧香港的長者。」特首林鄭月娥在上周三(3月9日)首設的抗疫記者會中這一席話,確實值得整個香港深思,而包括她在內的特區政府絕對是第一責任人,因為第五波疫情對長者群體造成極大損傷,不但暴露當局低估爆發風險、輕視疫苗防護的決策錯誤,而且突顯整個安老政策和退休保障的結構性缺陷。

2月中旬的一個午後,受強烈寒潮影響,天氣連續多天低於10度,且伴隨降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幹事吳衛東如常來到深水埗荔枝角道的一棟大廈,了解黃婆婆(化名)的近況。黃婆婆今年70歲,右眼失明,獨自居住在深水埗區的一處劏房裏。除卻每月領取3,815元的綜援以外,她主要靠回收紙皮和轉賣二手廢棄家居用品,勉強維持生計。不過,第五波疫情急劇升溫,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以萬計,黃婆婆不敢外出,所以連那筆微薄的「外快」都賺不到了,生活更加拮据。

在香港人口已步入老齡化、甚至在「超老齡化」的道路上加速前進的時代,獨居、貧窮、無法安養晚年的黃婆婆並非獨例。根據《香港2020貧窮報告》,政府政策介入前,65歲或以上長者的貧窮人口為58.4萬人,儘管政策介入後減少至18.8萬人,但實際上他們的日子仍然不好過,無一不在面對生活難、看病難、住屋難的困局。

(安老之難深度報道系列四之一)

深水埗獨居長者黃婆婆(化名)住在逼仄的房中,兒女自顧不暇難接濟她,她只能靠領取綜援、回收二手物品獲取每個月不足4000元的生活費用,雙眼疾病只能申請基金來做手術。(鄭子峰攝)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08期(2022年3月14日)出版《香港01》電子周報《政府不擔責 安老之難從黃婆婆的「三難困境」說起》。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安老之難.一|政府不擔責 安老之難從黃婆婆的「三難困境」說安老之難.二|安老三招漏洞百出 退休保障似有還安老之難.三|輾轉討論三十年 官商民三方仍然「雞同鴨講」安老之難.四|打破姓「資」姓「社」迷思 還長者生活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