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00後孫仔照顧確診八旬祖母15日 難忘她落寞眼神:最緊要氹

撰文:阮淑賢
出版:更新:

【Omicron/第五波疫情/新冠病毒/確診】第五波疫情至今超過百萬宗確診個案,換言之接近每七個香港人有一個中招。後生仔或已有染疫心理準備,但看著每日新增二百多宗死亡個案,大部分都是沒打針的長者,若家有老人家,實在難以安心。
像今年18歲的Winson,他的同住八旬長期病祖母剛在3月初確診在家隔離,他擔起了照顧大任。既要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又要照顧長者,坦言經歷了他人生中最漫長的14天隔離生活。

疫情至今累計逾五千宗死亡個案,當中大部分是長者或長期病患者,令Winson非常擔心確診祖母。(資料圖片)

「知道阿嫲陽性立即好驚!驚自己係無症狀感染,傳染咗俾佢而唔知。」

Winson自小跟祖母和姑姐同住,感情要好。去年剛升讀大學一年級,近月因疫情多在家Zoom上課,必要時才出街買日用品,極擔心自己會是源頭成「戰犯」。「阿嫲多病,向來係我哋屋企重點保護對象。」自從第五波疫情爆發,祖母已經有兩個多月沒外出,「點解都會感染?係咪自己帶咗病毒入屋?」這想法令他困惑內疚。

Winson說,祖母確診當日早上快測呈弱陽(左),下午再驗已經很清晰有兩條線(右)

👉第三針疫苗|染疫後康復網民親身分享拎免針紙細節:關鍵靠一樣嘢

擔心自己成戰犯

80歲祖母病歷十隻手指數不清:紅斑狼瘡、坐骨神經痛、胃酸倒流、骨質疏鬆、肺氣腫、高血壓、腦瘤、腎功能衰弱、聽力和視力衰退等等,每天食幾十粒藥。由於血壓經常不穩定,家庭醫生早前也給了她一張「免針紙」。

祖母在房中隔離,自理也出現問題。「佢唔識用電子探熱針和血氧計,隔住房門教咗好多次轉頭就唔記得,加上撞聾,我哋叫到喉嚨痛都聽唔到,又唔肯戴耳機(助聽器)。」他們惟有全副武裝:面罩、防毒口罩、醫護手套、長外套、下身圍條毛巾、紙拖鞋等入房協助,而除瞓覺沖涼外,他們也長時間戴口罩保護自己。「阿嫲見到我哋著到咁好唔開心,話我哋歧視佢。」

快檢緊張過DSE放榜

Winson說,祖母其實在確診前一日已說很累,連飯也沒煮,即晚快檢是陰性。誰知翌日朝早祖母告知,她半夜感到自己發高燒,形容全身骨十級痛,更爬起床食了兩粒止痛藥。「她腎不好,平日好少會食兩粒止痛藥,應該真係好辛苦。」

得悉祖母確診,他跟姑姐一起做快檢。檢測液先經過T線才到C線(一條C線是陰性,同時出現T線為陽性),他說等待結果的15分鐘很漫長:「緊張過DSE放榜。」雖然兩人都是陰性,而且二人也打齊針,但不敢鬆懈,先將祖母隔離在房,再全屋消毒。

難忘祖母落寞眼神

患病期間,祖母大部分時間都屈在房,每次出來去廁所沖涼,都需先打電話通知,讓二人迴避,以減少接觸。「佢話仲衰過生痲瘋,仲鬧『點解要同我驗,我平時傷風感冒都係咁嫁啦』!」最難忘一次祖母經過客廳上廁所,剛好跟Winson對望。「佢眼神怨氣好重。惟有氹佢好返之後成個家族最叻係佢,得佢一個有天然抗體,勁過打疫苗,佢先笑返。其實老人家都係小朋友,要氹。」

祖母的病情起初不穩定,徘徊低燒,有咳多痰也有肚瀉,期間聯絡了家庭醫生,食中藥和西藥舒緩症狀。「朝早好啲,晚上又差啲。試過佢氣促,血氧得91(正常應為95%或以上),但我哋唔敢call白車。」祖母3月初確診,當時日增5萬多宗個案,有報道更指不少長者送院後失救亡,令他們相當掙扎,寧願密切監察情況。「政府所有熱線都打唔通,晚上有咩情況都無人可以問。」至於政府派發的抗疫包,也要在快速陽性上報後第四日才收到。

政府曾呼籲輕症者勿電召救護車,但Winson坦言一般人較難判斷:「老人家唔太識表達。」(資料圖片)

有得揀無得揀之別

他們三人也有隔離令,Winson說宅在家每日忙於清潔和照顧祖母,但也相當苦悶,惟有倚窗睇街。「有次望街見到有個同學同屋企人響樓下散步,好羨慕。原來有得揀唔出街同無得出街係好大分別。」

慶幸是祖母的病況算輕症,呈陽後第15日終於快測呈陰性,期間他和姑姐多次檢測都是陰性,總算舒一口氣。他說以往都是被照顧的一個,這回首次輪到他照顧家人,也算人生難忘經歷。他也勉勵各位確診家人除了照顧患者,也要好好照顧自己。「自己唔中招先有力照顧到其他人。」

👉香港90後女醫生打齊3針仍確診 長文分享自救經過:一定要食呢樣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