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居民.中|港澳殖民政府如何透過居民制度建構身份認同?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香港和澳門回歸之前,兩地殖民政府管治上的強弱,奠定了他們在當地推行居民身份制度的成敗,以及在建構殖民身份認同的得失──港英政府相當強勢,為了維持自身在香港的管治和長遠利益,時刻提防國內左派滲入,並推出一套把「香港人」抽離「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永久居民身份制度」,產生一種「我者」與「他者」的區隔意識;而澳葡政府管治權力實質落在親中左派團體手上,即使嘗試建構「中葡並存」的身份認同,也只是希望當地回歸後葡萄牙文化得以保留。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社會及政治發展研究主任鄭宏泰在其著作《香港身份證透視》記載,港英時期的身份證明,既是將香港人和中國人區分成「自我」和「他者」,又是香港華人建構「本土」身份認同的第一步。港英政府於1949年4月制定《人民入境統制條例》,用以「管制非本港土生人士來港、離港以及在港內的一切活動」;同年8月,港英政府通過《人口登記條例》,強制登記所有入境者及本土居民,並發給身份證,以資證明。雖然當時華人社會不乏反對的聲音,但經由政府透過立法規定,無論是工作、外遊乃至糧食分配均需以身份證為依據,市民不得不被動地接受政策。

「改革永久居民制度」系列文章三之二

最早期簽發的身份證以硬質紙張製造,有黃、粉紅和淺藍三種顏色。(網上圖片)
港英政府為維持香港長治久安,建立一種「去中國化」的身份認同。(政府新聞處)
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制度的建立,把香港人和中國人放在「自我」排斥「他者」的對立面上。(資料圖片)
澳門研究學者陳震宇去年底出版的著作《信而有證——澳門身份證發展歷程》梳理「澳門居民身份證」制度的建立過程,探究其對建構身份認同的關鍵作用。

香港居民.上|重塑國民身份認同 從改革「永久居民制度」開始

香港居民.中|港澳殖民政府如何透過居民制度建構身份認同

香港居民.下|澳門高天賜事件 更顯「一僕二主」雙重效忠須解決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1期(2022年4月4日)出版《香港01》電子周報《港澳殖民政府如何透過居民制度建構身份認同?》。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