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一|港英殖民到主權回歸 香港人與中國心的錯過和邂逅

撰文:戴小橦 黃雲娜
出版:更新:

今年正值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也是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中間點,「民心回歸」已經成為不能迴避的核心議題,國民身份認同教育自然也被提上日程。在下一個二十五年內,「一國兩制」能否行穩致遠的關鍵之一,在於能否全面修正價值觀念教育的偏差和缺失,方能使得香港市民重新找回以中華民族為根的國家認同和主體意識。回溯從港英殖民到主權回歸以來「去國家化」的教育歷程,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理解今天人們對於「我是誰」的困惑,也有益於教育體系更深刻地改革國民教育課程內容,讓香港人與中國心重新「邂逅」。

「國民教育」深度報道系列四之一

港英政府時期實行的「去國家化」的「疏離統治」直接影響香港華人的國民意識和身份認同。(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李焯芬憶述上自己的讀書經歷,談及當時港英政府主張英語教學,中文淪為「第二語言」。(龔嘉盛攝)
香港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形容,香港的公民教育總是放錯重點,直接與相對空泛、甚至是反民族主義和反國家主義的「世界公民」思想聯繫在一起。(黃寶瑩攝)
李焯芬指出,「國民教育本質上是歷史文化教育,課程的五大範疇,大部份是培養學生的品德與價值觀,並沒有政治取向。」(龔嘉盛攝)

國民教育.一|港英殖民到主權回歸 香港人與中國心的錯過和邂逅

國民教育.二|糾正認知偏差 校長黃晶榕:老師身教言教尤為關鍵

國民教育.三|「國教推手」李焯芬:勿把誤解國家遺憾留給下一代

國民教育.四|站在香港看中國 重讀大地之理 認清「國家與我」

詳情請閱讀2022年4月11日出版的第312期《香港01》電子周報《從港英殖民到主權回歸 香港人與中國心的錯過和邂逅》。按此試閱電子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