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父母要退休 好應讓他們歎世界 6大財務建議子女應早準備

撰文:Planto
出版:更新:

不經不覺,80、90後在職場打滾多年,那些年被你嫌棄嘮嘮叨叨的父母,今日仍然嘮嘮叨叨嗎?還是他們已經老了,即將或已經退休了?在我們一路為理想拼搏和儲錢時,別忘記要為了在將來照顧退休的父母作好準備。

為父母退休生活制定預算

為父母策劃退休時,首先應按其生活習慣,制定每月預算。別以為退休後生活費必然大減,雖然少了日常交通、應酬等開支,但可能會有較多時間去旅行,或專注發展興趣。如父母計劃退休後開始環遊世界、學習攝影、飼養金魚等,都可能花費不少額外開支,使費未必少過上班時的交通、膳食及生活費用。

根據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港人退休真實開支調查》,香港退休人士每月平均支出HK$11,453元,中位數為HK$9,995,其中10%退人每月支出超過HK$20,000。每位退休人士擁有不同生活及消費習慣,子女可協助計算父母退休後每月所需要支出,從而針對性地運用儲蓄及被動收入,應付其生活及興趣所需。

父母終於離開職場,是時候當孝順的兒女,讓他們享福吧!(按圖了解)

+19

規劃父母退休後的被動收入

為確保父母能享有理想的退休生活,他們可選擇將儲蓄劃分成兩大類,一部份是支付每月生活費的流動資金,另一部份是投放在穩健的儲蓄或投資產品,以增加被動收入。

退休人士沒有主動收入,投資策略不宜冒進,港元定期存款、高息藍籌股、高息ETF、貨幣基金等,都是穩陣的選擇。如有需要,他們可提取強積金及保險現金價值,否則可把資金留在賬戶內繼續投資;參與年金計劃亦可長者帶來固定收入。

如果父母擁有超過一個物業,做包租公是維持現金流的簡單直接方法。另亦可考慮安老按揭,以磚頭換長糧,父母可住在原有物業至百年歸老,子女日後仍可選擇清還貸款贖樓。不過,安老按揭現時未算流行,而且香港樓價升多跌少,相信大多數長者傾向把物業直接留給子女,為後代累積財富。

相關文章:財務自由|初入職場 一事比買股票更重要 即睇20至50歲理財方向

+8

合資格者可領取社會福利

未必人人退休後有充裕資金「錢搵錢」,資產不多,財務狀況捉襟見肘的長者,可考慮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或長者綜援,應付生活及醫療等支出。

年滿70歲的長者毋須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即可領取生果金(高齡津貼),現時金額為每月HK$1,515。此外,善用長者卡、醫療券、兩蚊搭車優惠等福利,都有助減輕開支。

兄弟姐妹共同分擔家用

如果父母的儲蓄、被動收入或可領取的社會福利及津貼,不足以維持理想生活,子女的家用將成為他們退休後的重要經濟支柱。

若家中有兄弟姐妹,宜開家庭會議商量每人分擔多少,雖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兄弟姐妹的經濟狀況或有差異,家用分擔未必公平,但有商有量總好過各自為政,若有爭拗只會使父母成為磨心。

另外,供養父母或為家人購買自願醫保(VHIS),都可享有扣稅或免稅額,手足們討論供養父母的責任時,可同時決定由誰申報這些稅務優惠。

相關文章:理財|每月人工掹掹緊 更要學懂小額投資 6個方法適合窮人入市

+9

子女宜增加個人被動收入

為供養退休的父母,子女要負擔的家用很可能有所增加,因此你不單只要幫助父母理財,還要設計個人財務部署,以減輕供養父母的財務壓力。

子女宜在父母退休前就開始做簡單的投資,如月供股票或基金等,以製造被動收入作為你的「家用基金」,同時幫自己儲錢。

相關文章:財務自由|增加被動收入要靠投資 10大方式除股票、基金還有這些

+30

考慮為父母買醫療保險

為父母購買醫保,既保障父母健康,亦保障自己財務。雖然醫療保險保費隨年齡遞增,但若長者不幸患危疾,在私家醫院做手術,費用可達數十甚至數萬元。為父母購買危疾或醫療保險,有減輕子女財務壓力。

另外,不少長者生病時,往往因想慳錢或不想成為家庭負累,因而諱疾忌醫。假如子女有為他們購買保險,大可告訴他們「有得賠㗎,唔使自己出錢」,這樣較容易勸服他們睇醫生。對子女而言,保險賠償亦可避免因缺錢醫治父母而感悔恨。

投保時,除要按父母健康狀況、價錢等因素選擇合適產品外,亦要留意很多保險產品一般設有受保年齡限制,上限通常約為65至80歲。如選用自願醫保計劃(VHIS)的認可產品,可保證續保至100歲,而且不設終身保障限額。

不過,長者購買醫保或危疾保險產品,保費必然比年輕人投保貴;如長者健康欠佳,投保時可能要面臨不保事項或被要求加保費。長者以高價購買保障不齊全的保險產品到底是否化算,一直甚具爭議,子女應與父母好好商量與計劃。

【本文獲「Planto」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