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大灣區| 大灣區歷史文化與發展機遇

撰文:市場營銷部
出版:更新:

探討大灣區的歷史文化源流與新時代發展

大灣區(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BA),是由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沿零丁洋組成的城市群,包括城市:廣州、深圳(一線城市和副省級市)與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惠州、肇慶七個地級市,還有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000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均GDP最高,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大灣區具有一個帶動全中國經濟文化復甦的功能,珠江三角州區繁榮聯同發展,同期長江中下遊聯同發展,帶來起飛,南方的港澳深圳與廣州永遠都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力。

探討大灣區發展的潛質與方向

香港角色的轉變

在外在環境的持續不斷轉變中,香港的角色也轉變。雖然香港已經回歸,但是仍然受殖民統治的思想影響。即使二十三條是安全法,但從政治來說,二十三條是沒有成功立法的。香港以前是貿易港,但關貿協定後影響了其貿易主導角色,但香港仍然在法治、通訊、版權等方面有優勢,因為其法律、知識產權、金融、通訊方面都發展成熟,而且中央致力維持一國兩制。從金融方面來看,上海沒可能取代香港,因為香港的金融功能比上海好。為什麼上海無法取代香港?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您今天可以帶一百億入去香港,明天可以完完整整取回一百億,但是如果您在上海的話,您帶了一百億入去,之後您想取回一百億的話就不是那麼容易,這個金融的中立性仍然都在發揮。

香港以前有幾個大支柱行業推動經濟發展,除了上述提及的金融服務之外,還包括旅遊行業、貿易及物流。在物流方面,香港運輸網絡通達,整個香港的供應鏈(supply chain)多方面都帶有優勢。另一邊,中國在鹽田港及上海港的發展上優勢更大,上海的港口貿易已經大大超過香港 、深圳。就這個情況來説,香港的港口貿易競爭性實在是比較困難。另一方面來説,一河之隔的深圳已經不斷騰飛,中國以前未出過龍頭企業,例如中國企業有所謂BAT企業、 Baidu、Tencent、Alibaba。

您會發現到世界也在轉變,比較那些從2001到2010年與2010年到2020年的企業,已經有所不同。亞馬遜、Google的出現,讓您發現原來有一個叫做互聯網世界,這些全部都是發生在一個移動互聯網的空間裡 。這個移動互聯網好重要,包括現在大家常常說的區塊鏈(Blockchain),或者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們就用ABCDEFG來代表,這是什麼意思呢? A代表A.I.人工智慧,B是(Blockchain)是區塊鏈,C代表 (Cloud computing)雲計算,D代表(Data),即是大數據(Big data),E 代表生態(Eco-system),F和G其實就是Five G,即5G。可以看到中國的發展已經朝向這個方向。

粵大灣區

對於香港來説,她的體制仍然發揮其角色,就是與外國的交流關係。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交匯處,大灣區叫粵港澳的大灣區。不同區域,文化還是有點差異的,廣州說廣府話和香港説廣東話,但是文化不同,用字表達上,大家或許未必明白其意思。除了有更深的文化交流,大家一定要磨合共識。另一方面來説,我認為我們這一代,譬如包括梁博士,因為您曾經在西方住過,我也在西方生活過,我們都曾接觸西方文化,香港恰恰是需要我們這些擁有中西文化生活經驗的人才。就算某人很有成就,但缺乏外國生活體驗,在中西文化理解上,還是有所欠缺的。其實我們應該凝聚這一班有中西文化體驗的人,我發覺現時我們參加好多中港社團,團員都是國內移民到香港,其中一些更是發了大財,對兩地的融合不是幫助好大。因為具備中西生活經驗的群體才能夠真正發揮文化上的溝通融合,所以從這個觀點看,國家對大灣區的定位,不是單單吸引香港人,而是要吸引全世界人,無論您是美國人,還是歐洲人。如果您只看到大灣區是吸引港澳的話,那麼就錯了,它是吸引全世界的人。

若將大灣區比較東京灣區,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它的特點是什麼呢?整個企業的佈局來説,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六年策略。逐步推向寶安區並發展現代電腦,建設鐵路,打造一小時生活網絡圈。

自香港興建虎門大橋,第二虎門大橋,近年又有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可見其不斷完善交通基建,然後再針對網絡來説,這裡說的網絡是指即是有四大流,包括人才流、貨物流、資訊流、資金流。首先要有「人流」,人流通的話,便得搞基建。以前去廣州佛山,都要一兩天,現在的話,有了高鐵,我早上八點鐘班車,然後開了五個會,晚上九時回港都可以都得。第二就是要「定位」,9+2城市來説,其實中央真是好清晰就每個地方的定位都不一樣。深圳、廣州、香港、佛山這四個城市的 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超過一萬,第一是廣州,第二是深圳,第三是香港,第四是佛山。每個地方都有人才荒,即是每個地方都想吸引人才,譬如您做IT資訊科技,其實會選擇到深圳,為何呢?因為騰訊、阿里巴巴、華為都在深圳設總辦事處。這些資訊科技巨頭都雲集在此,所以全國的精英都聚集大灣區。所以您發覺大灣區是有定位的,深圳是資訊科技、廣州是做服務業、佛山很清晰的是做先進製造業。

這就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說的經濟模式,「內循環」及「外循環」這兩方面,而未來十年的內循環將帶動一百七十萬億經濟。所以,佛山要從傳統產業走向先進製造業,譬如用機械人、用人工智慧提升整體競爭力。佛山的產業定位就是「先進製造業」。

9+2城市發展定位

每個9+2的地方定位都不同。因為要配合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或許我本身對佛山比較熟悉。大家都知道李小龍、葉問和黃飛鴻都是出自佛山,這方面可叫做「文化輸出」,就是文化武功。另一種就是藝術文化,石灣陶瓷。每一個地方譬如惠州、深圳,每個地方的特色都不同,所以就要瞭解到每個地方的特色的發展是怎樣配合中央情況,中央已經分開三部分。

廣州、佛山、肇慶,就是一個圈;深圳、東莞、惠州,又是一個圈;珠海、中山、江門,又是另一個圈。三個圈不同發展,卻又環環相扣。

香港的定位就是金融中心,全球的三大金融中心,分別是紐約、倫敦、香港。可見香港是一個好重要的平台,無論是二次上市或者國內的公司都會在香港上市,所以中央定位香港在金融方面,是金融科技的區塊鏈及虛擬貨幣發展。而且香港稅低,國內則抽重稅, 很多藝術品都會選擇在香港拍賣,促使香港成為國際拍賣中心,可見香港仍然保持這個優勢。

香港與國內簽定了《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此經貿安排成為跳板,使香港產品及服務貿易能開拓更龐大市場,大大加強內地與香港兩地之間已建立的緊密經濟合作和融合。所以,除了說大灣區聚集人才、政策優惠等之外,其實大灣區是非常重視金融,並進行及通過金融改革。以數字人民幣來說明,央行以深圳做試點,深圳和香港對數字人民幣跨境使用進行了技術測試。所以,金融其實包括很多方面,還有保險方面,都是大灣區未來發展要兼顧的事。

兩地文化差異

中央的政策目標,是一定會大力發展大灣區,但是很在乎當地的父母官,究竟是否意識到中央政策,當知道政策後,又能否放膽去做。但會遇中港文化差異的問題,相類似的文化容易協調,不同的文化,如何切入互動,就是挑戰。其實我認為文化是非常重要,既要瞭解中國人的思考觀,又要瞭解西方的思路,兩方面都要大家互相溝通,也就是此時此刻要做的事。

當發展「一帶一路」經濟帶的時候,未來的大灣區文化該如何走?我們應該怎樣會通到其他地區的文化價值呢?香港就比較有靈活性,是可以通向此價值,所以我們是時候開始探索,未來的大灣區文化精神應該如何走。從「一帶一路」的發展走向,可以從中華文化去吸納香港的英美文化精神?澳門的南歐文化精祌,使西方優秀價值融入大中華文化,再將大中華文化在全球化的一帶一路上發揮出來。每一個地區的人都可以在一體化的大精神價值裡面,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本文章節錄自梁燕城博士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會長蘇祖耀博士之對談。

本文為投稿,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本文經大灣區經貿協會授權轉載,大小標題及引言,經過香港01編輯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