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廖長江:新議會協調較過往難 中央放寬對港政策視乎兩條件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中央去年出手修改本港選舉制度,立法會增加至90席,「復活」選舉委員會界別,衍生回歸以來最懸殊的議會版圖。大批新人晉身議會,商界議員、「班長」廖長江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新議會雖然沒了以往「好鬥」的反對派,但協調工作難度比過去有增無減。
對於香港整體局勢,他坦言經歷2019年修例風波後,中央對香港的信任受到一定損害,要擺脫這種繃緊的政治狀態,讓中央放寬對港政策,至少有兩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延伸閱讀:下篇

指「建制派班長」稱呼不再恰當 因協調對象包括狄志遠

廖長江上屆立法會開始擔任建制派「班長」,亦即召集人工作,但時移勢易,他在訪問開首即表明,在新政治局面下,稱他作「第七屆立法會總協調人」比較恰當,因現時新議會所有成員都已是「愛國者」,以「建制派」概括特定政見的立法會議員已無意義,所以現時他協調的議員中,也包括報稱非建制派的新思維狄志遠。

監察政府不等同「砌政府」

廖長江前年接受《香港01》專訪時曾提到,建制派監察政府的空間,相當受當時的政治環境影響:當氣氛相對平和時,有空間向政府「是其是,非其非」,指出政府施政的錯誤;當壁壘分明、對立嚴重時,建制派一定要一致槍口對外,難以向政府提出異議,連在議會多發幾次言都難。他在最新訪問中表示,現時由愛國者組成的立法會,正好應驗這種健康的行政立法關係。

「首先有人以為監察政府就一定要『批評政府』、『砌政府』,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廖長江指,新議會運作數月下來,在發現政府問題時,更應做的是善意提點,要求對方從善如流,例如政府早前建議在環境局開設7個首長級職位,但跳過在事務委員會討論的程序,引起議員不滿,政府最終撤回;政府在限聚令人數修訂方面,一度建議由政府直接公告,連在議會「先訂立,後審議」的過程都跳過,議員覺得不妥,政府最終也不再堅持。

新議會組成下,廖長江的工作性質亦有明顯變化。(資料圖片)

協調比過去更難 「以前都有個共同敵人」

談到議會工作,廖長江表明所謂「班長」沒有一個很特定的工作範圍,「因為議會實務有大主席(梁君彥)、立法會秘書長負責,我的職責算是一個『打雜』,有時議員之間出了什麼事,就是我要負責協調,情況多不勝數,可以有一百多種不同情況。不可能一本天書讀到老,要靠本身的經驗。」廖長江如是說。

不過廖長江直認,現時協調議員的難度比以往更高,背後原因眾多,其一以往建制派有「共同敵人」(即反對派),需要一致「槍口對外」,內部必須團結,無暇顧及什麼內部分歧;其二上屆議會的資深議員較多,新丁只佔少數,可是本屆議會有接近三分之二是新丁,各人對議事程序、議會運作或有不同理解,要花更長時間磨合;再者,上屆議會建制派有6大板塊,獨立議員只得4名,可是現時無黨派議員較多:「協調4位(議員)和協調40位,都相差很遠吧?」

廖長江直言,現時新議會的磨合期仍未完成,尤其新議員對一些既有的議事規則、議會慣例、其背後的原意,彼此接受程度也不一致,而對比一些其他國家地區,香港的議會政治遠遠未夠成熟,所以很難像外國議會般主要靠「慣例」處理分歧,不然很容易顯得東施效顰,未來仍需一段長時間「摸着石頭過河」,探索適用於香港的議會常規。

廖長江提到,自稱非建制派的狄志遠,現時亦在其協調範圍。(資料圖片)

首年任期不能當委員會主席 部份新丁「有情緒」

被問到協調困難的具體實例,廖長江拒絕點名任何議員,但舉出一個例子:「立法會議員一向有個不成文規定,新議員在任期第一年,不能做委員會的主席,但這一點不是太多新議員誠心接受。」他指,此項規定的原意是為免新議員不熟悉議事規則而影響委員會運作,但可能有部份新丁議員自問對某些議題特別熟悉,因此對上述安排有所不滿。

「其實如果你是對某議題很熟悉,有很強烈的意見,反而不應該當委員會主席,做委員發表意見幫助更大。因為作為主席,是擔當『球證』的角色,執行議事規則,要讓人看見你是公允的,不能偏私。不過新丁未必摸索到當主席的精粹,需要一點時間去理解。這種情況未至於很普遍,但他們確實要明白一些慣例的用意何在,開始時未必理解,所以可能會有些意見,甚至乎有些情緒。」

政治衝突損中央信任:香港不能再是國家安全隱患

究其根本,現時議會之所以被改組為「純愛國者」,緣於2019年以來種種政治矛盾,包括修例風波、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民主派「35+」計劃等,直接威脅中央對港管治。於是中央先後訂立《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出「重手」整頓香港局面,而目前社會仍然處於修例風波的後遺症中,外界不免關注,這種繃緊的政治狀況何時才得以緩解。

廖長江同意,歷經2019年「黑暴」事件後,中央對香港的信任受到一定影響,他對大局的分析是:「中央整體上如何研判香港的情況,不會只是聽其言,還會觀其行,確保香港長治久安,長期繁榮安定才行。」他說到這裡頓了一頓,仔細思考準確的用詞,然後歸納出兩個條件:「一是中央要對『愛國者治港』的落實感到滿意,二是香港不能再是國家安全隱患。」

他指,中央官員已經說過,「一國」的前提更穩健,「兩制」的優勢就更明顯,在過去一段時間香港脫離正軌,未來需要加倍努力重獲中央信任,具體應該做什麼難以評估,「這個應該去問中央官員」。廖長江指,中央出手後本港局勢表面平定下來,但實際上仍有很多暗湧需要處理,而他相信現任特首李家超有心解決這些問題,讚揚對方是一個包容兼聽、重視團隊精神、敢於放權給司局長的領袖。

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七一講話,強調香港獨特性和優勢。(資料圖片/聯合採訪)

社會難再承受防疫措施收緊

廖長江最後提到,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七一來港發表重要講話,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重要啟示,強調中央十分重視香港的獨特性和優勢,包括普通法制度等,這一點過往國家最高領導人甚少談及,這為香港打下強心針,闡明「一國兩制」是長期的國策,港人不用擔心走向「一國一制」。

在這個前提下,廖長江十分明白香港和內地新冠防疫政策不同,既要連通內地,也要連通國際,兩者沒有必然矛盾,需要平衡風險與現實需要,以科學為本將大爆發的風險降到最低,並向內地清楚解說香港的一套,從而在經濟民生與防疫之間,取得合適平衡。

他坦言,雖然現時確診數字有緩慢上升趨勢,但難以再像半年前一樣大幅收緊社交距離,否則經濟民生會極度困難,「香港社會很難承受多一次」,認為現時疫苗接種率已比當時理想,加上許多市民由於曾經染疫而有自然抗體,可有效防止重症和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