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樹木希林人生觀學習 失明、患癌仍不自棄:死後要變閃耀的塵埃

撰文:朱加曦
出版:更新:

【樹木希林】日本著名演員樹木希林逝世4周年,雖然再也看不到她的笑聲,但其積極正向的人生觀,依然長存不少人心中,值得我們一輩子學習。她的一生迂迴,個性帶點叛逆和固執,想法總是令人難以猜測,予人從新角度看待一件事。也許正是這種態度,使人由然對她心生敬畏,每當遇上任何困難,只要看過她的語錄及對人生的詮釋,都好像想通了般,煩惱全消。

【樹木希林】今天是日本著名演員樹木希林逝世4周年。(視覺中國)

不少人生活為追求安穩,然而樹木希林的人生,則是面對重重挑戰,雖則辛苦但就其而言是很熱鬧和充實的。她原名為內田啟子,生於音樂世家,父親和妹妹都是薩摩琵琶演奏家,有指她曾夢想成醫生,惜當時因摔斷腿而錯過大學藥劑系的最終入學試,其後輾轉參與演員選拔活動,憑幽默和討喜的形象,開展演藝生涯,並以「悠木千帆」作藝名。或許你會認為,醫生和演員大纜都扯唔埋,但這就是樹木希林的個性,永遠無法猜透她的想法。

已經錯過了成為一名醫生,就不能再錯過成為一名演員。
樹木希林
【樹木希林】樹木希林的人生面對重重挑戰,雖則辛苦但就其而言是很熱鬧和充實的。(《小偷家族》劇照)

把最具價值藝名賣掉,從字典取新名「樹木希林」

她在短短數年間,已得到不少名氣,不僅接拍電視廣告,還登上各大節目,成為當紅演員。但她卻對此不在乎,還在一次綜藝節目的競標拍賣環節裡,竟將各藝人珍而重之的藝名公開出售。她其後再從翻找字典,並從50音中隨意挑選一組,以新名「樹木希林」重新發展。不少人都會視藝名為一種商標,並苦心經營,恐怕失去了便等於沒有知名度,但樹木希林則對此豁達,更體現出其不受束縛的個性,彷如告訴人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名利沒什麼需要好在意的。

我不想活的太多限制。藝能界實在太有趣,所以比起作為演員而生存,我更喜歡作為藝人而生存。
樹木希林
【樹木希林】樹木希林於2007年憑《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奪得日本奧斯卡影后。(Getty Images)

面對年老患疾絕不低頭:至少要變成閃耀著飛舞的塵埃

當然,憑樹木希林的演藝實力,依然得不少人賞識,哪怕沒有了代表人氣的名字,依然獲得不少演戲機會。不過,隨歲月流逝,縱然地位如何祟高,也難逃衰老命運。她在2003年因視網膜脫落致左眼失明,十年後於頒獎台上宣布患癌,「已經轉移到全身了。」不少人或都認為,這會影響其事業,然而她的演技已達爐火純青階段,不僅於2007年憑《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奪得日本奧斯卡影后,其後拍攝《海街女孩日記》、《小偷家族》和《線野仙師:熊谷守一》等,都讓人對她留下慈母的深刻形象。而她在逝世前一年,更獲第10屆亞洲電影大獎的終生成就獎。

人總是理所當然地追求永不消失的東西,就如同幻覺一般。
樹木希林

面對死亡,她沒表現恐懼,反而坦然以對。她曾在拍攝廣告時,以「至少要以喜歡的方式死去」為題,拍下一輯相片,畫面的她漂浮於水上,看似心境平靜,並指「其實我們距離死亡並不遙遠,也毋須著急。如果人死後會成為宇宙的灰塵,至少要變成美麗且閃耀著飛舞的塵埃。」與其在意死亡,不與反省過去有否好好過活,以無悔人生畫上完美句號,「我不想再出生一次,我覺得人生很充實了。」

就算經歷各種試煉,也不怨天尤人,這就是身為女人的灑脫吧。
樹木希林

樹木希林對自己轄達,但其實也有放不開的一個人,他就是內田裕也。她過去曾結婚兩次,先與被譽為好男人的岸田森結婚,其後再嫁搖滾歌手內田裕也,並育有一女。也許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她的女兒曾寫書引述兩母女間的生活點滴,其中樹木希林便提到,第一次婚姻很穩定,但同時深感若這樣過活會很絕望,而後來遇上內田裕也,不得不去面對自己的孤獨和黑洞。

【樹木希林】樹木希林相比面對死亡,更在意自己有否精彩活著。(Youtube@西武・そごう チャンネル)

「來生若再遇,還要重覆這狼狽一生」

她與內田裕也在1973年結婚,期間被對方多次施暴,不久後便分開居住,但仍堅決不會離婚。她曾在訪問中回憶這段經歷,指對方不知其與前夫岸田森的事,「我完全無意隱瞞,但內田先生非常生氣。」她還指自己與內田裕也真正一起生活時間不到3個月。雖然經歷家暴,顥然樹木希林仍是深愛對方,不僅在得悉對方提交離婚申請時,起訴離婚無效,還在分居期間一直保持聯絡,「我這種女人啊,因為從不抱怨,所以相處起來非常輕鬆。我們碰面時,因為累積很多話要跟對方說,還是會聊個不停。」她還是會愉快地說著兩個人的事,並珍藏著對方給她的情信。

人們都說「像這樣分居,不受限於夫妻形式,應該不錯吧
樹木希林
如果來生與你相遇,我還要重覆這狼狽的一生。
樹木希林

「母親的死是難以取代的大禮物」

樹木希林的女兒內田也哉子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憶述母親逝世當晚情況,指對方在與內田裕也視訊通話後,嚥下最後一口氣,「他們說了『謝謝』。」她形容母親非常堅強,即便臨終也不顯露任何恐懼,「她不會覺得因為要死了,所以孱弱,而是『明天如果還活著,要做什麼?』」她亦言「母親的死是難以取代的大禮物」,「悲傷、寂寞也是人類日常。」其中的「大禮物」也許便是指不需再經歷任何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