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赤柱小學爆急性腸胃炎 兒童患需盡早求醫!附護理要點

撰文:浩賢
出版:更新: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三月十六日)表示赤柱赤柱聖士提反附屬小學爆發了急性腸胃炎個案,其中涉及 21 名學生,包括 18 男 3 女,年齡介乎 11 至 12 歲。當中 7 人已求醫,全部無需入院。

根據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爆發個案均為該校六年級的留宿學生。當中 4 名男學生首先於本週二(3月14日)傍晚出現腹瀉及嘔吐病徵,並有學生在男生宿舍樓層內嘔吐。其他留宿學生陸續於前日(3月15日)及昨日(16日)出現嘔吐和腹瀉病徵。

為審慎起見,衞生防護中心人員今午已聯同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人員到該校視察,初步認為學校製作膳食的環境衞生情況滿意。

由於受影響學生的病發日期橫跨數天,而其他曾進食共同食物的非留宿學生未有不尋常的情況,中心初步調查顯示事件較大機會屬人傳人或環境污染所導致的急性腸胃炎爆發所引起,涉及食物中毒的機會較低。

中心指,已建議校方應適當和徹底消毒清潔、適當處理嘔吐物。又呼籲,在校師生應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

急性腸胃炎知多啲!

急性腸胃炎是很常見的疾病,通常由吃下受污染的食物引起,會導致嘔吐和腹瀉,如果病情輕微,一般會自行痊癒,所以很多人也不把急性腸胃炎當一回事。其實急性腸胃炎可以非常嚴重,如果出現在嬰幼兒身上,更要謹慎處理。

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

+1

腸胃炎成因

急性腸胃炎即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都由食物中毒引起,成因通常是細菌或病毒感染。

細菌引致的腸胃炎在夏天發生的頻率比較高,原因是夏天溫度較高,是各種細菌繁殖的好時機。不合衛生的煮食程序、不潔的煮食器皿和帶菌的處理人員都可能令食物受細菌污染。在室溫下存放的食物亦很可能受到嚴重的細菌污染,尤其是含奶食品、經加工的肉類、魚生壽司、半熟食物、再煮熟的食物等。常見的細菌有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桿菌等。細菌性腸胃炎的症狀會較嚴重,有可能造成抵抗力較弱的嬰幼兒全身性感染,後果可以很嚴重。

而天氣較涼的季節,特別容易出現由病毒引致的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感染。這類病毒感染的傳染力很強,患者的家人也很容易受到傳染,亦容易在安老院和學校等院舍爆發。

兒童患症需盡早求醫

如果患者是嬰孩,就一定要看醫生,因為兒童的腸胃炎比成人的腸胃炎複雜得多。面對孩子上吐下瀉,家長可能擔心孩子營養不良而增加餵食,但這樣反而會增加腸胃的負擔,令嘔吐加劇。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少量多餐地進食麵包、粥水、豆腐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多喝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同時應避免進食含乳糖的奶類食品。如果患者是嬰兒,則應改以其他特別配方或稀釋了的奶粉代替平常飲用的奶粉,以免腹瀉加劇。

護理腸胃炎患者 5 要點 謹記補充防脫水

護照腸胃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飲食方面

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新鮮或不衛生的食物。建議飲食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如米粥、麵條、蒸蛋、煮熟的蔬菜等。

2. 飲水方面

上吐下瀉易令身體流失水分與電解質,因此必須補充以免脫水。除了多喝水外,可喝用開水稀釋的運動飲品。如患者是兒童,應該向醫生求診,由醫生按需要處方小兒電解質飲料

3. 個人衛生方面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使用消毒搓手液、避免接觸可能污染的物品等。

4. 藥物治療方面

如果症狀嚴重,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使用藥物治療。但應注意藥物的使用方法和劑量,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5. 休息方面

患者應盡量休息,減少體力消耗,有助於身體恢復健康。

預防感染腸胃炎10大要點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提醒市民採取以下措施,預防感染腸胃炎: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2.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如廁後或更換尿片後須徹底洗淨雙手

3. 清理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手套,事後須再洗手

4. 以稀釋的1比49家用漂白水(以一份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水加49份水)徹底清洗和消毒染污的地方及物件,事後並須徹底洗淨雙手

5.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 注意飲食衞生

7. 使用不同的用具處理生及熟的食物

8. 避免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

9. 飲用經煮沸的水

10. 不要光顧無牌食肆及食物檔攤

(參考資料:衛生署、盈康醫療)

急性腸胃炎的成因是甚麼?

急性腸胃炎即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都由食物中毒引起,成因通常是細菌或病毒感染。詳情按此

若兒童患腸胃炎,家長應增加餵食以免孩子營養不良嗎?

並非如此,這樣反而會增加腸胃的負擔,令嘔吐加劇。正確的應對方法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