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坦克.屠城 37年前光州民運事件 敲響韓國獨裁喪鐘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1980年5月18日,當荷槍實彈的韓國軍人出現在眾多赤手空拳的抗議學生面前時,多數光州市民絲毫沒感到一場可怕的屠殺即將來臨,他們還沉浸於瑣碎的日常生活之中,有些人在教堂祈禱,有些人在超市中購物,還有些人在看電視上演的肥皂劇。這正如2007年上映的韓國電影《華麗的假期》。
「華麗的假期」是韓國軍隊鎮壓光州民運的代號;電影的開場,影片主角民宇開著的士在林蔭大道上愜意地行駛,路邊黃燦燦的麥穗隨風輕擺,天空晴朗煞是好看。隨之鏡頭一轉,即是韓國軍隊奉命空運去光州的場面,士兵們在機艙中接到長官的命令:「行動開始,我要他們的血。」這幫像是吃了迷幻藥的軍人,兇神惡煞。《華麗的假期》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成功跨入韓國影史票房榜第八位。

描寫光州事件的韓國電影《華麗的假期》劇照。(網上圖片)

1979年10月26日,由軍事政變上台、在位總統長達18年的朴正熙被韓國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刺殺,韓國政治局勢驟然緊張。12月12日,身為國軍保安司令的全斗煥少將發動政變,全面掌握了韓國的軍政大權。1980年4月起,韓國各大城市爆發了大規模學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民眾紛紛組織游行示威,要求軍政府下臺。5月初,全斗煥政府公布了戒嚴令,宣布在漢城(現改稱首爾)取消一切政治活動,禁止集會游行。5月17日,全斗煥政府又頒布《緊急戒嚴令》,進一步擴大戒嚴範圍至全國,禁止一切政治活動,關閉大學校園,禁止召開國會,禁止批評國家元首,還拘捕了反對派領袖金大中、金鐘泌等民主運動領袖。因金大中為全羅南道人,全斗煥此舉更是激起了光州市民眾的強烈憤慨。

   由學運轉化為全民抗爭

光州地處韓國西南部,從1893年起,成為全羅南道的首府。自古以來,全羅南道與位於東南部的慶尚道一直存在嚴重的地域對立。全羅地區(又稱湖南地區)大致相當於古代朝鮮百濟國的領土範圍,而慶尚地區(又稱嶺南地區)則是新羅國的一部分。高麗王朝(918至1392年)的創立者王建統一朝鮮半島以後,視百濟為「蠻橫的叛亂之地」,下令禁止百濟人入朝為官,朝鮮高級官吏一直由慶尚地區出身的子弟把持。到韓國朴正熙軍政府統治時期,光州及所在的全羅南道是一直被摒除在國家財政投資開發地區之外,成為受到歧視的貧困地區。兩個地區的民眾對立情緒嚴重,甚至到了互不通婚的程度。在此背景下,光州成為韓國民主運動勃發的中心地區。

光州事件遊行情況。(網上圖片)

1980年5月18日凌晨,全斗煥調遣數萬軍隊分六路包圍了光州市,軍隊首先進駐到全南大學、朝鮮大學等學生運動基地。當天清晨,聚集在全南大學校門前的約1500名大學生與戒嚴軍隊發生衝突,數十名學生被打傷。光州學生和市民奮起抗爭,他們聚集於全羅南道道廳(相當於省政府)前廣場,以道廳為中心,前往光州火車站、高速巴士總站等地阻攔戒嚴軍隊進城。

5月20日,以200餘輛市內公共汽車和的士司機示威為契機,光州學運很快擴展到工人、城市貧民、公司職員、店員等社會各階層廣泛;他們以鐵棒和角木為武器進行「武裝」暴力抗爭。同日下午,超過20萬的光州市民湧上街頭,聲討全斗煥獨裁政權,並佔領了光州市政府。5月21日下午,戒嚴軍隊在道廳附近的錦南路開槍射殺示威民眾,造成逾50人死亡,逾500人受傷的血案。為對抗軍隊的血腥鎮壓,示威市民群情激昂,他們從警察局和軍隊那裏搶奪了部份武器,與戒嚴軍隊在街頭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戒嚴軍隊見無法控制局勢,在下午五點半全部撤到光州城外,光州市民就勢佔領了道廳大樓。

此後一周,光州進入了短暫的自治時期,並相繼成立了「5.18 收拾對策委員會」和「學生收拾對策委員會」。前者主要擔任與戒嚴軍的談判工作,而後者則負責對市民的管理協調工作。光州市民發揮團結互助精神,家庭主婦主動給示威者送飯,很多沒參加示威的女學生和女職員則到醫院捐血救治傷者。在此期間,光州沒有發生一件治安犯罪事件。

更多韓國大選新聞及分析,請按此進入【韓國總統大選專頁】

光州事件中,軍人與示威者衝突頻頻。(網上圖片)

   軍政府派坦克入城屠殺

全斗煥政府沒有讓此僵局延續下去,他很快從三八線附近調回第20師團前往光州鎮壓。在得到美國的默許後,數千名韓國軍隊在5月27日凌晨3點再次進駐光州,盡管有市民臥路阻擋,但軍隊的坦克仍然肆無忌憚地壓過他們。戒嚴軍很快佔領了道廳,並槍殺了最後一批不肯撤出道廳主樓的逾20名學生和市民。

光州民主運動就這樣被軍隊殘酷鎮壓下去。在這場血腥的殺戮中,光州民眾傷亡巨大,有200名(政府數字)到2,000名(反政府人士及示威者數字)無辜者遇害。光州事件之後,全斗煥政府在全國鎮壓民主運動,5月28日逮捕了幾千名市民,並以「光州事件的幕後操縱」的罪名,判處金大中死刑(他上訴後改判無期徒刑)。

全斗煥在鎮壓光州民運後,達到了他所期望的震懾效果,其統治權力充份鞏固,並在3個月後當選為總統。他在任期間,光州事件的真相一再被掩飾和歪曲。全斗煥政府將事件定性為「金大中等親共主義者主導的內亂陰謀事件」,並嚴禁所有對光州事件的報道和出版物的發行。

儘管政府高壓封禁對光州事件的異議評價,但光州事件的死難者家屬和倖存者還是建立了一些社會團體進行抗爭。在每年的5月18日,這些團體都堅持舉行追悼會,並逐漸形成「追究真相」、「嚴懲元兇」、「賠償受難者」等共識。韓國的天主教會每年都為死者舉辦追悼會;在整個光州抗爭期間,當地的天主教會設立了廣播站,向全國揭露了戒嚴軍濫殺無辜的暴行,頌揚了市民們的正義行動;教會甚至派神父到羅馬呼籲教廷制止韓國軍政府的殺戮行徑。光州事件後,光州基督教醫院、紅十字會醫院等教會醫院,組織了對受傷者及時的救助。

7年後,即1987年,韓國社會要求查明「光州事件」真相的輿論愈來愈強烈,政府官員亦開始打破禁忌,開始談論「光州事件」,受難者也可以在國會聽證會上講述所受到的迫害。

示威者爬上車頂。(網上圖片)

   1997年正式平反光州事件

1987年4月全斗煥任期屆滿前,他發表聲明拒絕修憲,企圖延長任期,再度引發學生與民眾強烈不滿。當年6月,韓國民眾開展了以「人民力量」為主題的民主運動,在長達一個月期間,遍布全國都市街頭陸續有民眾上街示威游行,人數有超過上百萬人,終於迫使軍政府向民意低頭。全斗煥欽點的接班人盧泰愚在同年6月29日宣布「民主化宣言」,承諾釋放所有政治異見人士,並舉行公民投票修改憲法,恢復總統和國會的直接選舉,確立了沿用至今的公民直接選舉總統制度,韓國民主化運動至此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又過去6年,在1993年,新總統金泳三第一次把全斗煥的政變和「光州事件」定性為「內亂事件」,即承認全斗煥企圖執政而引起「光州事件」。1994年,「五一八紀念財團」創立,作為把五一八賠償金發還給受難者而設立的合法團體。同時,光州事件受害者正式起訴全斗煥等35名責任者,展開法律訴訟行動。1995年7月,政府決定不起訴有關加害者,理由是「成功的內亂不能被處罰」,引起廣泛輿論批評。在民眾的壓力下,1996年2月28日,全斗煥及盧泰愚等16人被起訴,全斗煥因「叛亂、內亂首惡罪」被首爾地方法院判死刑,盧泰愚則因「叛亂、內亂主要任務從事罪」被判監禁22年6個月(1997年12月,兩人被總統金泳三特赦)。1997年,金泳三簽署「五一八」運動特殊法令,正式為光州事件正名,為死難者家屬支付賠償金。至此,光州事件在法律上獲得了平反。

可以說,是1980年光州民主運動敲響了韓國軍人獨裁統治的喪鐘,加速了韓國民主政治的到來。光州民主化運動中,民眾成為創造歷史的主人,證明了民眾就是民族歷史發展的動力。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