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明星選舉象徵復常 賽果惹議 機制漏洞可修補︱體壇札記

撰文:普利森
出版:更新:

自2018/19年度球季之後,香港超級足球聯賽終於再度經歷一個完整球季、重辦實體「香港足球明星選舉」頒獎禮。三年疫情,本地球圈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論球會、球員成績如何,希望都能藉今季復常重新出發,證明有心人仍在、香港足球還有生存空間。

隨着香港足球明星選舉完結,意味今季港超聯正式落幕,一如本地各類型頒獎禮,今次選舉得獎名單同樣引起討論,有人覺得賽果難以置信,有人戥落選者不值。

今屆各個獎項均由不同持分者投票選出,以「最佳十一人」為例,投票者包括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港足主教練安達臣、足總技術總監安頓、競賽部主管葉冠求及裁判總監張炎有,佔比35%)、已登記傳媒機構(佔比20%)、公眾(佔比30%)及香港體育記者協會(佔比10%);港超聯每月「最有價值球員」獎項則佔比5%,而每場「最佳球員」得主就獲額外加0.2分。

明加索夫大熱當選香港足球先生,相信結果沒有爭議。(夏家朗攝)

由此可見,傳媒票(已登記傳媒機構加上香港體育記者協會)跟公眾票佔比一樣,即使加上傳媒有份選出的港超聯每月「最有價值球員」獎項,佔比都僅與評審委員會相同。所以有部份球迷認為傳媒「改變」賽果,實在是過份抬舉,況且部份得獎者其實也在記者意料之外。

不過就算如何,也不必輸打贏要,因為賽果沒可能符合所有人期望,每個人投票時心中都有一把尺,可以是很客觀地分析數據,也可以是很主觀地認為他「靚仔」;不用「識波」也能投票,並嘗試在專業與大眾間取得平衡,正是投票機制的初衷。

最佳十一人(後衛)得獎者徐宏傑(右一)及加比爾(左二),入圍香港足球先生最後三強,叫人意外。(夏家朗攝)

解釋「不尋常」分數 賽制「漏洞」已出現多年

值得一提,本被視為「香港足球先生」大熱之一的艾華頓,未能打入最後三強,「爆冷」取而代之的是兩名後衛徐宏傑跟加比爾,同樣惹來爭議。可是這向來是賽制的「小漏洞」,因最佳十一人中最高分3位自動成為三甲,而各人是與相同位置的球員互相「𠝹票」。

以今屆為例,前鋒雖有明加索夫是「穩膽」,但艾華頓、孫銘謙、神田夢實、史提芬彭利拿、祖連奴各有捧場客,分薄票源;中場(得獎者均不超過40分)及守門員亦是同樣情況、沒有所謂必贏人選。

相反,佔4席的後衛本已比前鋒及中場有利,從足總公布的得分可見,徐宏傑跟加比爾分別獲55.98及54.61分,比同獲頒最佳十一人(後衛)的艾里奧與金旻奎高出一截,相信是因為兩人普遍是投票者的「心水」,面對較少競爭,變相突圍而出。

今屆「香港足球明星選舉」得獎名單及詳細結果:

同類情況過往亦出現過,如2017/18年度球季,華杜斯以79.22的高分榮膺「香港足球先生」,但排在第二位的是當年獲得廣泛認同的傑志右閘唐建文(69.59分),分數甚至比該屆帶領陽光元朗捧走高級組銀牌的艾華頓(56.25分)還要高。而在2016/17年度球季,「藍鳥」費蘭度首奪「香港足球先生」,其司職後衛的隊友金奉珍,就力壓當屆港超兩大射手辛祖與洛迪古斯,於最佳十一人中獲得第二高分。

假如球會真的有心希望個別球員當選,就必須先了解遊戲規則,把球員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例如若神田夢實在今次選舉角逐最佳十一人(中場),相信當選機會比競逐前鋒更高。又或者建議足總未來考慮更改賽制,調整除守門員外、各個位置的限制人數,如後衛可選3至5人,中場可選3至5人,前鋒可選1至3人,讓投票者自行選擇陣式及最佳十一人,並按最高分的球員依序排出可行陣式,將現有漏洞縮到最細。

唐建文在2017/18年度球季,也以後衛身份成為最佳十一人中第二高分的球員,僅次於該屆香港足球先生華杜斯。(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相隔三季再辦實體頒獎禮 傳統盛會的重要性

其實大家忘記上述情況也不為過,因為對上一次的實體足球明星頒獎禮,已要數到2018/19年度球季,之後數季因為疫情,令兩屆選舉取消,即使是2020/21年度的頒獎禮,也只能在網上舉辦。

有球圈中人認為,不論誰人得獎,實體頒獎禮都有其「象徵性」。「它就是傳統,是個盛會,代表球季圓滿結束,同時展望下季。」另一位球會教練就指出,再辦實體頒獎禮令大家重拾回憶,「一年過去,有個活動讓彼此再走在一起,今年大家好像都更加期待。」他表示就如樂壇每年派成績表,球員能得到認同,始終是好事,「讓大家習慣原來季尾,對你的好或不好會有評價,推動年青球員或初到港的外援不斷進步。」

孫銘謙第二度奪得最佳青年球員,卻是首次在觀眾面前獲獎。(夏家朗攝)

這個「習慣」連近年站穩港隊正選的孫銘謙也未適應,2018年出道的他,甫展開生涯就遇上疫情,兩年前首奪「最佳青年球員」,只能透露預先錄製的片段跟球迷分享感受,這次再獲獎,台前除了坐滿觀眾跟傳媒,過程也在網上直播,難怪一向淡定的他也不禁道:「今次緊張很多,因為第一次在這麼多人面前拿獎,感覺很熱鬧。」

同是再度獲獎的陳肇鈞就透露,頒獎禮確實對球員有鼓勵作用,「對上一次(2018/19年球季)感覺到自己有機會拿獎,場上是會給多一分力、跑多兩步。球員生涯很短暫,每個人都想上台、給自己一個交代,所以頒獎禮是有價值、應該要做的。」

陳肇鈞曾於2018/19年度球季獲頒最佳十一人(中場),今屆剛當選球員之星。(夏家朗攝)

美中不足的,是今屆頒獎禮有不少候選人甚至得獎者缺席,令最佳十一人的大合照「唔齊腳」。這或源於足總一改慣例,待所有比賽完結後才舉辦頒獎禮;球員辛苦了一整季,有外援早已訂好機票回鄉,本地球員則放假去旅行,強行要他們留港出席也說不過去,況且投票早就結束,提前舉辦對雙方都好。

最佳十一人得獎者大合照,只得8人,葉鴻輝、米基爾、基爾頓缺席。(夏家朗攝)

久未體會的完整球季 象徵重新出發

多位球圈人士都稱,今屆頒獎禮雖然場地、氣氛與疫情前相約,但幾年來已人面全非。過去3季,本地球賽斷斷續續地舉行,最嚴重甚至腰斬,今個球季能順暢地完成,別有一番意義。

和富大埔一隊助教、同時執掌多支梯隊的「名宿」葉佳曾透露,完整球季讓球會更有人氣,有更多活動可辦。正如大埔早前在林村許願樹旁舉辦的千人宴,讓街坊、男足、女足、梯隊成員互相交流,已是最好的宣傳,藉此凝聚更多區內小朋友,青年軍的報名人數也因而增加,有利球會發展。

大埔早前在林村許願樹旁舉辦千人宴,葉佳(左四)都有參與。(資料圖片/袁志浩攝)

另外,有球會教練也稱:「(疫情間)不論花錢的(老闆)或收錢的(球員)都不知用什麼心情去迎接球季,(球員)要估老闆捨不捨得投資,但(老闆)又沒理由白白支薪,最慘是想練也沒地方可以練。」

過往港超曾「百花盛放」,多支球隊都願意斥巨額班費競爭,惟疫情改變了球圈生態,投資者與贊助商相繼退出,資源難免大減;今季告訴各位持分者的是,香港足球已經「復常」,讓大家放心再投入其中。有球員認為,最重要是讓外界看到球圈向好發展,「今季有不少壯觀場面,爭冠也鬥到最尾,證明香港足球仍有生存空間。雖然一切比疫情前還有距離,但我們沒本錢急,一步一步來。」

冠忠南區今季贏得創會以來首個頂級聯賽錦標。(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再者,今屆頒獎禮戰況比預期更激烈、賽果更平均(10隊中有7隊球員獲獎);雖然傑志贏得「三冠王」,但冠忠南區首奪頂級聯賽錦標(菁英盃),流浪也殺出重圍、喜獲亞洲賽資格。不要忘記除了球員需要肯定,球會投資者也想得到回報。

有球會人士期盼這些今季爭得佳績的球會,未來會加強投資,「復常初段強隊仍不敢去到太盡,反而有空間讓其他球會去進步,希望大家一起努力。」透過今季重新出發,本地波要走的路還有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