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青年學者:示威訴求轉變 「全面內戰」不無可能|專家有話說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自2月1日,軍方發動政變以來,緬甸局勢持續動盪。包括昂山素姬在內的高官仍被扣押,抗議政變的示威者不斷走上街頭,要求恢復民選政府,軍方對他們進行了殘酷鎮壓,目前,至少有550名平民喪生。
圍繞緬甸局勢,《香港01》採訪了緬甸經濟研究中心(Myanmar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美國華盛頓高級國防研究中心(C4ADS)原研究顧問Arkar Hein。
Arkar頗為典型地闡述了時下緬甸民運人士對局勢的理解和預估,譬如示威者對中國的情緒,也譬如軍方的暴力鎮壓讓示威者不再相信國防部會遵守「一年之後還政於民選政府」的承諾,示威者和全民盟的訴求已經在發生轉變,越來越多人開始訴諸軍事反抗的可能。對此,Arkar表達了「緬甸可能走向內戰」的擔憂。
以下為訪談實錄。

01:目前示威已經至少造成500多人死亡,數字似乎還在增長,這激起了示威者和緬甸民眾的憤怒和不滿。然而,緬甸國防軍的立場似乎變得更為強硬,鎮壓愈發殘酷。
你是否預見會有更大的暴力和流血事件? 在如此殘酷的鎮壓中,示威者的情緒如何?

Arkar:緬甸國防軍暴力鎮壓不同意見者和少數族裔的歷史由來已久,這次也不例外。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他們)無差別地殺害包括小孩在內的平民,任意逮捕人民。

由於軍方的暴力壓迫,野蠻而不加區分的殺害、折磨平民,越來越多的示威者開始認為,或許只有拿起武器反抗才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同時,有幾個少數民族武裝,如克倫民族聯盟(SKU)和緬甸克欽獨立武裝(KIA,又稱克欽獨立軍),已經表達了他們對反政變運動的支持,並且對緬甸國防軍的前哨基地發起了進攻。

緬甸國防軍以空襲回應攻擊,已經造成數十人的死亡。因此,可以説緬甸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正在進行的反軍隊獨裁運動演變成一場全面內戰,可以説只是時間問題,緬甸如果變成像敍利亞、伊拉克之類的失敗國家,足以掐斷周邊國家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和社會穩定,包括中國、泰國、印度在內。

2021年4月6日,在緬甸仰光,一名反政變抗議者手上塗滿紅色油漆,做抵抗禮,以紀念在之前的示威活動中喪生的抗議者。(AP)

01:目前看來,國際社會除了象徵性制裁、譴責和呼籲以外,似乎並不會直接介入緬甸局勢。
在你看來,示威運動接下來會往什麼方向發展?目標是否有所變化,有無談判的可能?

Arkar:儘管軍隊持續鎮壓,但是運動不會因此後退。起初,大規模的抗議運動只要求恢復民主,釋放包括昂山在內的被捕全民盟高官,但是,由於人們不想僅僅回到政變前的局勢,該運動的目標已變得更加廣泛。

越來越清楚的是,緬甸軍方預想的政府和政治體制並不是緬甸人民想要的,現在的示威活動,不僅要求民主還要求更多的自治權、少數族裔和宗教人士要求平等權力,包括羅興亞人在內。

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是空前的,政變已經將緬甸的政治光譜轉換了一個層級。事實上,僅在一年前,緬甸人民還在為軍隊和昂山素姬辯護,他們都被國際法院指控犯有種族滅絕罪。現在,情況完全倒轉,緬甸人民認為軍隊領導人需要為他們反人類的罪行接受審判,並向羅興亞人和過去幾十年來,軍方發動戰爭的對象—少數民族表示歉意。

因此,如果有談判的可能,降低國防軍在政治中的作用或者將他們置於人民的控制之下,對發動政變、下令殺害平民的國防軍領袖問責,都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換句話説,儘管國防軍的影響力依然巨大,但對於國防軍的領導層來説,通過談判走出當前亂局的代價會越來越高。

+11

01:北京一直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無論是全民盟政府復位、再次大選後新政府當選,乃至是軍方重新執政,中國都將支持緬甸。
你如何看待中國的這種立場?

Arkar:正如人們常説「你可以選擇朋友,但你沒法選擇鄰居」,緬甸當前的局勢絕對不是中國想看到的,也不符合中國的利益。過去的全民盟政府與中國保持着良好的關係,中國對此也很認可,中國的外長王毅是緬甸大選之後第一位訪問緬甸的國外高官。

但中國必須理解緬甸當前的局勢,同情緬甸人民,這不是2000年時的緬甸,在軍方執政期間中國政府一直對該政權予以認可和支持;這是2021年的緬甸,對於被遭到軍方毆打、監禁、扔催淚彈甚至殺害了的緬甸示威者而言,在現階段,能否接受未來繼續由軍方主導國家治理的任何政府形式,是值得商榷的。

歷經了十年的相對自由和經濟發展,大選結果突然被不公平地取消,緬甸抗議者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可能消失。這些抗議者,不僅僅是受西方民主的意識形態趨勢,他們內心深處也渴望穩定、繁榮和公平的社會環境,就像北京、上海、或者雲南的中國人所渴望的那樣。

就像任何一個中國人,緬甸人民也不希望有一個專制、腐敗、不公平的政權。緬甸國防軍在2010年之前統治來看緬甸近二十年,在這期間,緬甸經濟衰退、局勢動盪。沒有任何一個緬甸人,想回到過去,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緬甸人都在反對政變和軍政府統治。

當然,我的確理解中國面對緬甸問題時,在地緣政治上的兩難。

01:我們觀察到,隨着緬甸反政變示威活動繼續,示威着中似乎有越來越人將不滿和憤怒轉移到中國,此前就發生了緬甸的中國企業被打砸的事情。
大部分中國人在緬甸局勢上的立場與官方一致,認為是緬甸的內部事務,既支持全民盟也支持軍方。
在你看來,這股反中的情緒源自何處?有沒有特定的群體,對中國的不滿最強烈?

Arkar:反華情緒是在軍方斷網之後出現的。當時有傳言稱,中國政府支持政變,甚至正在協助緬甸國防軍建立網絡防火牆和麪部識別系統,以追蹤不同政見者。

再接着,中國對待緬甸政變的戰略性沉默和謹慎也助燃了反華情緒,因為中國有支持緬甸軍方長達數十年的歷史,這段歷史恰好成了反華情緒的土壤,讓緬甸人民有了一種誤解,認為緬甸國防軍是中國的傀儡,當然這種説法並非事實。

這種誤解也因為中國未能譴責緬甸國防軍對緬甸人們的暴力行為而進一步加劇。當然,普通的緬甸人不會理解中國的兩難,他們很自然就有了這種情緒。你必須理解的是,緬甸軍方在緬甸人民面前表現的更像是侵略者,要知道,他們原來的承諾是要保護緬甸人民,現在緬甸人民正把他們看作侵略者。

緬甸人民希望得到來自國際社會的支持,他們也的確認為中國是很重要的地區力量,也是緬甸的朋友,能夠在緬甸局勢中發揮積極作用。

01:在緬甸政變發生前,大部分緬甸人民是怎樣看待中緬關係的?
在你看來,當下的反政變運動和漸起的反華情緒,將如何塑造未來的中緬關係?

Arkar:歷史上,中緬是在經濟和社會方面都有深度交流的鄰居,緬甸是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非共產主義國家,現在,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企業在緬甸有數十億的投資。由於地理位置,緬甸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幾年,兩國人與人的關係並沒有趕上國與國關係發展的步伐。因為中國政府過去幾十年對於緬甸軍政府的支持,即便是在2月1日緬甸發生政變之前,緬甸大多數人就對於中國政府有所誤解。

值得指出的是,沒有人會否認中國是緬甸一個非常強大的鄰居,所以我認為,緬甸的利益相關者,無論是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RPH,代表遭罷黜緬甸國會議員)還是運動領袖,都希望與中國建立良好的關係。

01:我們一致認為,緬甸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民地武)將在這次示威運動中扮演關鍵角色。如今部分民地武開始與全民盟組成所謂「聯邦軍」,寄望合力組成對抗緬軍的籌碼。
你是否擔憂這一趨勢將令緬甸陷入更廣泛、持久的武裝衝突?你如何看待民地武在這次示威中的角色?

Arkar: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這次的運動不僅僅是為了恢復民主,或者恢復政變前的狀態,現在是要求建立一個新的「聯邦民主」聯盟,為少數民族提供更多的自治,並保障所有公民的平等權利。

同時,由於對示威者的殘酷鎮壓,示威者們再也不相信可以通過非暴力示威實現訴求,年輕的示威者們眼見身邊的朋友被拘留、被殺害,小孩倒在軍方的槍口之下,他們也會變得憤怒、激進。

現在已經有人開始討論拿起武器以自衞,與少數民族武裝組成「聯邦軍隊」。民地武也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實現更多自治和真正的聯邦民主。與此同時,民地武團體正獲得大多説緬甸人的支持和同情,這是前所未有過的。

事實上,普通民眾也已經為可能到來的武裝衝突錯做好了心理準備,許多人家庭已經開始囤積食物和生活必需品。

但是,國防軍似乎沒有任何要妥協的姿態,沒有任何要談判的意願,除非他們的實力被削弱。在亞洲的心臟地帶出現一個戰亂的失敗國家,絕對不是中國想要看到的,中國在地區事務上有着很重要的影響力,可以在為時已晚之前,説服緬甸軍方和所有利益相關者進行政治談判。

緬甸國防軍的統治,遲早會把緬甸變成另一個敘利亞,屆時數百萬難民將逃往鄰國,這當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相關文章:

示威不絕、暴力升級 緬甸局勢前景已可預估

緬甸民地武・序|征服與抵抗 關鍵第三方

避免安理會不當介入 北京藉緬甸問題展示國際秩序新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