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為什麼「人生勝利組」麥明詩也有中女焦慮?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人稱「10優港姐」的麥明詩於早日放映的TVB節目《後生仔傾吓偈》中,聊到「來生想做男或女時」,講起在現代做一個女性既要有經濟能力,又要承擔起隨着年紀增長而價值下跌,繼而老公另覓年輕小三而拋妻棄子的風險。講到最後,麥明詩更不禁淚灑人前。
當片段在社交媒體廣泛流傳,再由麥明詩將片段轉載到個人帳戶後,迅速引起不少迴響。不少網民留言支持她,更指同為女性,身同感受。亦有人指責她「想太多」,既作為新一代香港小姐,竟被傳統思想挾制,更在節目「放負」。
其實麥明詩所講的,正是不少香港年輕熟女每天苦惱的事,也是很多現代女性每天面對的困境。只是「人生勝利組」麥明詩在電視面前說了出來而已。

社會的雙重標準,女性的雙重角色

事實上,現代知性女性所面臨的最大困境,不是公然的性別歧視,或針對女性的社會放逐,而是在絕對平等的表象之下,社會擁有微妙的雙重標準及要求:女性要肩負雙重角色的現實重擔,既要如男性一樣擁有經濟能力,同時也要具備值得男性慾求的女性特質。

而近年,女性甚至要成為「美魔女」。社會不是追求人優雅老去,而是毫不自然的「不會變老」,既有保養自己的能力,同時仍然可被他人慾求。不過不會變老同時亦意味着,女性既要照顧家庭以及努力工作,又要在忙碌的人生中,擁有保持好皮膚與好身材的能力。

「當我面對同樣問題時,自己也有點力不從心」

這些要求看似簡單,但其實不少女性都身受其害。例如女性若然二十五歲後仍單身的話,就會被安排相親,也要接受不少家人的「慰問」。

單身有單身之苦,但就算成功進入婚姻的女性也不好過。《香港01》早前訪問了一位兼顧事業與家庭的女性,她亦感慨肩負雙重角色的難:「我以前一直都認為,女性可以同時兩者兼顧事業與家庭。當我面對同樣問題時,自己也有點力不從心,這是只有女性才會明白和了解到的難題」。

自我要求愈高的人,在面對社會給予人的要求時,就愈感緊張與壓迫。(資料圖片)

而自我要求愈高的人,在面對社會給予人的標準時,就愈感緊張與壓迫。會考十優、劍橋法律系畢業、「人生勝利組」的麥明詩,就曾在《經濟日報》的專訪中坦言自我要求十分高。而在過去二十五年,她都好好地完成了社會給予她的各項「任務」,也扮演了好學生與好女兒的角色。其後,她只餘下在眾人注目之下,完成兼顧事業與家庭的「任務」,達至社會普遍指稱的「完美」。

在過去二十五年,她都好好地完成了社會給予她的各項「任務」,也演好了好學生與好女兒的角色。(資料圖片)

「無人要」人生就無價值?只有打破第二性的命運,社會才會平等

可是,因經濟與社會因素的改變下,二十一世紀的女性,早已不再只擔當妻子與母親的角色,現代女性更在職場上有員工、管理層甚至老闆的身份,也有在社會上的公民角色,為何普遍人卻仍只以樣貌、身材、年紀、「有無人要」,這些舊有的框架,去評核一個女性的好與壞?而這種牢固的框架更讓早已乖乖扮演好女兒與好學生身份的女性,也要為自己作為女性的命運擔驚受怕?彷彿一旦在人生道路上,無法達到社會所給予的其中一個要求(當中以「無人要」最為嚴重),人生就等於無價值。

可是,女性的角色地位及追求早已轉變,社會也應該以更多元的角度看待女性。就以麥明詩為例,除了標緻的樣貌、會考成績表上那10個A、名校畢業、年紀輕輕就成為香港小姐的光環外,她個性上的優點如勤奮、幽默、對社會的關懷等,已讓她不再是只為成為男性可慾望的對象而存在,而是作為一個有條件有質素的人存在於社會之中。而這些個人的優點,早已打破了女性純粹為異性而存在的命運。

她個性上的優點如勤奮、幽默、對社會的關懷等,已讓她不再是只為成為男性可慾望的對象而存在,而是作為一個人存在於社會之中。(資料圖片)

女性努力在社會中成為一份子的付出值得肯定,可惜現時仍存在着要求女性只為家庭與異性存在的論調。在種種限制下,女性只可討好他人、依附他人,使不少女性被「命運」束縛,限制個人發展。若然女性現今的命運仍只如西蒙波娃在1949年時所講的:女性只是「第二性」,社會又從可談起平等與進步。若大眾能夠以更適切當下及未來社會現實及發展的標準去評價一個女性,無論是否像麥明詩這種人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或者普羅大眾的女生,才不會因為承受極大社會壓力而無法更愜意自在地發展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