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甩教仔學】如何與七歲孩子談及蔡若蓮兒子慘劇

撰文:任建峰
出版:更新:

剛剛過去的星期四晚放工後,回到繼父的家吃飯。入門口時,聽到太太嘗試就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兒子的慘劇向不懂中文的繼父描述與解釋。繼父聽得明太太對事件的形容,但仍不太清楚蔡若蓮是誰,不斷說「我還不太知道她是誰。」

我然後向繼父解釋。蔡若蓮就是那個舊年與葉建源競爭教育界功能組別的親共產黨教師工會前副主席,最近成為了在教育界普遍不支持下都被委任的教育局副局長,她主張重推根苗正紅的國民教育、是名正言順的親共人士。繼父聽完後就說「哦,我知你說誰了。」

在這一刻,阿仔突然問我:「爹爹,你同不同意這個人呀?」我停了一下、想一想,然後回答:

「我一點也不同意她。但她也是一個媽媽,她的兒子剛剛死了、還要是很慘地自殺的。我們無論怎樣反對她,都應該同情、憐憫。不同意她並不代表我們要因她失去兒子感到哀傷而覺得她是『抵死』的。」

阿仔聽完後說:「我明白了。」我知道阿仔真的是明白,因為如果他只要有一小點不明白,他都一定會問到我「口啞啞」的。

她也是一個媽媽,兒子剛死了。我們無論怎樣反對她,都應該同情、憐憫。(資料圖片)

當然,我知道,有不少非建制支持者會不同意我對阿仔這種說法。但如果要按照一些覺得蔡若蓮是不值得同情的論述去嘗試回答一個七歲多小孩的問題又應該怎樣?我只能想到兩種另類答法:

「我不同意她。」這句說話表面十分簡潔,不需要向小孩解釋太多。但這個答案的潛意識,就是一個人的立場大於一切,其他東西通通不需要理會。一不小心,這種假設會令小孩以為他不需要對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有任何感覺、有任何交往。這種想法對任何人都不健康、遑論一個小孩。

「我不同意她,她正因為壞,所以有此報應,這個故事教訓你,做人不要做壞事。」表面上,這句話好像是嘗試導小孩向善,教他們不要做壞事。但想深一層,這種邏輯就像有些人功利地說「人貧窮是因為他們懶惰,所以你要努力讀書、工作」有何分別?內地民粹主義喉舌《環球時報》都是說劉曉波下場是因為勾結外國勢力而應得的。如果我用這種方式回答阿仔的問題,就即是我鼓勵阿仔在道德上、在思維上去與功利者、當權者對異己涼薄、惡毒的那份無恥一樣吧。

要我教阿仔上述的潛意識或偽邏輯,恕我做不到。可惜阿仔年紀還小,否則我可以直接、粗豪地對他說:「你不認同的人平時處事、取態X街並不表示你自己要跟他們一樣地X街。」總言之,我希望阿仔長大後會的人性、良知不會被與他人的社會、政治立場分歧而蒙蔽。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所屬律師行、團體或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