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拍攝六七暴動被包圍 第一代華人攝記陳橋:怕得幾多?

撰文:蘇煒然 高仲明
出版:更新:

現年90歲的陳橋,是香港最資深的華人攝影記者之一。他從加拿大短暫回港,昨(12日)在理工大學相與多位現職攝記見面。白花花的頭髮和中氣十足的聲線不會再於最前線出現,但前輩的經驗將繼續在現場得以發揮。
攝影:高仲明
採訪:鄭子峰
撰文:蘇煒然

橋叔說,這一行學到很多,如同就讀「社會大學」一樣。(高仲明攝)

橋叔30年的攝影記者生涯拍過無數社會大小事,例如大陸的逃港潮、六七暴動、捉警司葛柏、越南難民等,「深刻的有好多」!

初入行的時候,橋叔多被派往拍攝體育項目,「練習到反應變快!」隨着經驗提升,拍攝的範疇亦漸漸擴闊。「這一行學到很多,如同就讀『社會大學』一樣。試問有幾多行業能夠像記者一樣,可讓人見識如此廣闊?過癮過癮!」

拍攝六七暴動,橋叔表示:「怕得幾多?」(高仲明攝)

攝記搵到食但無發達

橋叔小時候家裏貧窮,讀書不多,又經歷過戰亂,在鄉下耕過田……但攝影記者這個份職業,讓家底背景不佳的他都能搵到食。「不知怎樣,就做了幾十年,是否很幸運呢!」

橋叔拍下的很多的精彩作品,有一張是1966年颱風襲港時,婦人被洪水沖倒的畫面,是其中一張獲奬作,「公司吹牛大肆宣傳,想不到連外國媒體都報導『Best Picture of Asia』」。有一年,橋叔連得3個獎項,公司終於加人工,由700元升至900元。

不過,被問到有否推薦過自己兒子做攝影記者,「不要做啦!你父親我都算做得好,但都賺不到大錢!」橋叔立即就回答:「我不只一份正職,還有拍攝商業工作。對呀,接回來在家裏開工。當然不讓公司知道啦!」

六七暴動驚險拍攝

有危險,橋叔不會主動向家人報案,不過六七暴動時於新蒲崗被左派人士包圍,打了一身,那就無法隱瞞。那麼橋叔有想過轉行嗎?「沒有!」在拍攝時會感到害怕嗎?「怕得幾多?就算害怕都只是一陣子的事情」。

六七暴動時拍攝激進份子放炸彈,「你沒有法子不害怕,我們不是怕炸彈,而是放炸彈的人!你知道那些是甚麼人嗎?曾經試過,有激進份子在電車候車亭放完炸彈後,意圖用刀襲擊在旁拍攝的攝影記者,好在該名記者最後被同行救走!」

橋叔稱,拍攝好的新聞照片,靠思考的角度,靠觀察人生百態。(高仲明攝)

不負責任同事惹橋叔不快

那一天下午發生了寶生銀行人質挾持事件,橋叔本應夠鐘放工,卻堅持繼續工作,「一路直至第二天上午11點,(連續工作)十幾二十個小時」。但超時工作不是值得記在心裏的事,真正讓橋叔感到不快的是沒有責任心的同事,幾十年後回憶起來仍然心中有氣:「當時有位文字記者跟在旁邊,他不斷叫嚷要收工離開,喋喋不休,叫他自己走又不肯,無論如何都要一齊走。知道公司還有同事在場駐守,終於聽從文字記者的要求離開了崗位。之後刧匪從銀行出來,我就拍不到了。」

「終於有一次他自食其果!」那次是拍攝工廠大廈火災,橋叔獨自捕捉到精彩一刻拍到直昇機到場救援的畫面,之後跟文字記者複述經過,怎料文字記者卻說不想理不想寫,「事後老總見相不見字,致電給我詢問因由,立即……該位文字記者就收了警告信。」

陳橋曾於80年代出版《陳橋新聞從影廿年》,2006年後在溫哥華出版《鏡頭下的歷史─陳橋三十載新聞圖片錄》,最近,香港「上書局」再次為他推出攝影集。(徐尉晉攝)

攝影記者要思考

有人說現在的記者要一人分飾多角,要甚麼都要做。橋叔回應說「我的年代都有!記者又要拍攝又要寫字,不過會執輸!一齊進行沒法子同時做好。沒有辦法,老闆要省錢嘛。」他又補充「攝影記者和文字記者一定要好好合作。我們(攝影記者)是專門捕捉人生百態,文字記者問得好,我們就影得好。不過有時青年記者不懂得問,我都會多口幫忙問兩句。」

「拍攝是個人的,教不到的。好的攝影記者要思考,知道自己要拍甚麼。你有一張相,可以贏到沙龍比賽,但帶不到背後的新聞事件,是沒有用的(作為新聞相片)。怎樣可以在相片中帶到新聞出來呢?靠思考的角度,靠觀察人生百態,然後才可以捕捉到動作。」

陳橋是香港最資深的華人攝影記者之一。(高仲明攝)

橋叔簡歷

陳橋(橋叔)是香港最資深的華人攝影記者之一,1956年至1987年在《英文虎報》及《南華早報》任攝影記者,攝影生涯逾30年。期間獲獎無數,不但奪得了6項世界新聞圖片榮譽獎 (Honour Certificate, World Press Photo),更於1985年,成為位首位從事新聞攝影行業的人獲頒英女王榮譽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