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假.觀點】建立職場互信文化 釋放女性勞動力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月事來潮,或會腹痛、腰痠背痛,較嚴重會頭暈、頭痛,難以集中精神工作。經痛到底有幾痛?相信是不少男性的疑問。近年愈來愈多媒體推行實驗,以不同方法讓男性體驗「經痛之苦」,例如用機器模擬女性經痛的感覺,讓男性更深切體會和體諒經痛對女性的影響,社會上也有愈來愈多聲音倡議「月經假」。事實上,月經假政策並非什麼新概念,不少國家和企業相繼推出此「帶薪休假」德政,惠及月事期間感到不適的職場女性。月經假既不會減低生產力,反而有助釋放女性勞動力。

經痛是女性的集體經驗,原來月經也有機會令女性脫髮。(istock)

吸引女性投身職場 先要改善勞工權益

Innopage 共同創辦人李勁華不希望求職者被公司多一天月經假而吸引,誤以為覺得工作可以「好hea」。(梁雪怡攝)

有研究報告提到,每十個女性就有一個受到經痛困擾,有20%女性的經痛程度更足以影響日常生活;而英國市場研究公司YouGov去年的調查發現,76%的受訪香港女性有經痛經驗,當中90%受訪女性表示會影響工作表現,難以集中精神工作,甚至須提早返家休息。因此,有些企業早已推行月經假,例如應用程式開發公司 Innopage。

僱主與僱員應建立互信關係,僱主不應抱着「便宜員工」的想法,認為身體不適可請病假休息,毋須設立月經假。但請病假需醫生證明,部分女性認為與其為「病假紙」花時間到診所看醫生,倒不如好好在家休養。僱主若勉強要身體不適的員工上班,員工也未必能應付工作要求,生產力下降,對企業百害而無一利。僱傭關係是建立於互相信任之上,允許身體不適的員工休息一天,待她身體無恙再回到崗位,自然更積極工作。企業應正面看待月經假的議題,推行友善的政策,提高員工的積極性,而非只從消極態度看待。

根據瑞銀2016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香港打工仔的工時全球最長,平均工時達50小時。假設每位女性員工每月享有一天月經假,即每周平均工作時間將下降2.5小時至47.5小時。英國顧問公司Expert Market的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多個經濟繁榮國家(如德國、挪威及瑞士)的工時不高。員工的工時下降,不代表影響生產力。僱主應想方設法加強生產力,而非剝削員工的基本權利。

亞洲國家掀起立法潮 釋放女性勞動力

全球多國面對人口老化,釋放女性勞力成為很多國家的首要任務,制定友善的勞工政策,正正有助吸引女性工作。推行月經假既然吸引更多女性投入勞動市場,又能惠及現在市場上的職業女性,何樂而不為?

全球約有9%至30%的女性受月經過多問題影響。(Getty Images)

日本早於二戰後(1947年)正式將月經假寫入勞工標準,規定女性在每月經期期間有權獲得一日假期,可謂月經假的先鋒。月經假最大的爭議不外乎「削弱女性的工作機會」,有論者指出增加女性休假天數會提高企業成本,或影響公司聘請女性的意欲。不過,日本當時實施此法律條文後,鼓勵到很多女性到工廠、礦場等地方工作;僱主也沒有因此視她們為「負擔」而拒絕聘請。而且,多個立法推行月經假的亞洲國家,包括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和韓國,女性勞動力仍處於高水平(見下圖),當中又以日本為最高,在去年高達43.2%,有望追上美國的45.8%。

固然日本一項對該政策的研究發現,從1960年到1981年,放月經假的女性從20%降至13%。從客觀數字而言,放月經假的比率偏低。有學者認為背後的原因包括女性員工的平均年齡提高,以及愈來愈多以事業為重的女性,她們擔心休月經假影響事業發展。不過,印尼和台灣的月經假執行不力。台灣的月經假條例保證女性員工每年有三天月經假期,若超過三天即納入病假一併計算,僱主有權只支半薪,有員工擔心被減人工而勉強上班。印尼的女性每月可享兩天月經假,不過許多公司都無視這項法律,還有些公司要求員工提供休假證明。縱然月經假執行困難,若不靠政府立法和嚴格執行,又何以推動企業履行責任呢?因此,就月經假立法仍然是首要做的事。

香港推女性經濟學 前提是改善工作環境

事實上,香港與日本同樣步入高齡社會。早在1996年,日本65歲以上人士佔人口比例近15%,因高齡人口比例持續增加, 影響生產力,拖累經濟,故高盛集團日本首席策略師Kathy Matsui於1999年提出女性經濟學(Womenomics)的概念。女性經濟學研究報告提出,希望提升女性勞動參與力,改善整體經濟發展。由2000年至今,日本女性勞動力持續上升,由40.5%升至43.2%,女性勞動參與率於2016年更高達 66%,去年更攀升至76.9%,成為全球之首。

日本政府已經提倡「女性經濟」 近20年,也推動勞動改革逾10年。近十年來,日本的暫時性勞工同步增加,而且大部分都是女性。香港同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社會需要女性勞動力,但香港女性勞動人口一向偏低,政府急需釋放女性勞動力。不過,前提是必須改善工作環境,才能吸引女性投身職場。香港的勞工保障滯後已屬老生常談,包括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增加產假及待產假等,月經假只是保障勞工的一小步,長遠要檢視整個勞工保障政策,改善僱員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