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箭在弦上? 其實毋須一戰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4月1日,中國國務院宣布對美國12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被認為是報復美國早前針對中國等一連串貿易措施。中美兩國的貿易爭議磨擦升溫,令世界不期然擔心矛盾進一步升級,最終演變成兩大國之間的惡性競爭,或成為另一場冷戰。
近年國際評論流行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一詞去形容中美兩國關係,猜度兩大國之間的爭端是否無法避免。到底2400多年前的歷史故事,有何值得我們現代人所借鑑呢?

雅典崛起刺激了舊有霸者斯巴達,被認為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雅典衛城:Leo von Klenze / Wikimedia Commons)

兩雄雙遇 必起爭端?

近年中國的快速崛起,威脅了美國世界霸者的地位,早已引起世界多方關注。《紐約時報》去年4月6日就有全版廣告,引用了「修昔底德陷阱」一詞,指中美兩國極力迴避爭端。修昔底德是古希臘著名作家,留下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一書,記述公元前五世紀後半,古希臘兩大城邦斯巴達與雅典爭雄的一段歷史。

斯巴達是古希臘最有勢力的城邦,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並一直以霸者自居。反之,雅典雖然自稱古希臘歷史最悠久的城邦,但一直處於政治亂局;她在第二次波斯入侵後(公元前480至479年),才漸漸崛起成為大國,並與周邊國家組成同盟。雖然兩者相安無事了一段時間,但最終仍然爆發了斷續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有關於戰爭的起因,修昔底德寫道:

令戰爭變得無可避免的是雅典變得強大,以及隨之而來這對斯巴達人所造成的恐懼。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1:23.6)

美國政治學家向來喜歡借鑑歷史,尤好古希臘。1970年代因為冷戰爆發,早已有不少人以雅典與斯巴達分別比喻美蘇兩大強權。近年中美關係亦再次喚起這種風潮,美國政治學者Graham T. Allison就以「修昔底德陷阱」一詞形容中美關係,認為中國急速崛起正挑動着美國的大國情緒,有另一番戰場的先兆。

參考文章:衝突一觸即發 習近平如何應對「特朗普式談判」?

中美貿易糾紛看似升溫,但雙方其實一直在磋商。(路透社)

美國是「斯巴達」 中國是否願意演「雅典」一角?

傳統上,總會以同樣奉行「民主」體制,並擁有經濟實力與海洋霸權的雅典比喻美國,但實際上美國卻更像是現代的斯巴達。美國是全球霸者,而且積極維護其地位,每年投入極多軍費以維持其武力優勢,這些都與斯巴達甚為相似。另一方面,快速冒起的中國,則令人自然地想起雅典。客觀而言,現在的美國已非冷戰時富有經濟實力,可以慢慢拖垮對手的美國;相反,她正自感地位受到威脅,神經質地對中國張牙舞爪。

雖然中國一直強調「和平崛起」,無意問鼎霸權,但連番貿易爭議,不禁又令人擔心兩國會否重演歷史。「修昔底德陷阱」的舞台需要兩個野心勃勃的國家互相競爭:美國既然擔上了「斯巴達」的角色,接下來的問題便在於中國是否真的願意擔當另一個主角「雅典」的角色。

歷史的教訓是,兩雄爭霸的結果,無論何者勝利,最終也是兩敗俱傷。斯巴達雖然歷經27年戰勝雅典,但亦因此而變得衰弱,並激起其他各國對霸權的怨恨,數十年後被原本一起對抗雅典的盟友底比斯所擊敗,喪失了霸者地位。平情而論,中國雖然有不少底牌在手,例如對大豆徵稅、停買甚至拋售美國國債等,但她亦深知如此硬碰硬互相比併經濟實力,對雙方都不可能有好處,反倒可能漁人得利。

理性上,中國並不須跳進「陷阱」去演雅典一角,在貿易上讓步與美國達成協議才是對兩方最有利的方法。讓步也許利益受損,甚至予人一種美國戰勝的感覺,但美國跋扈囂張的態度,相信長遠而言亦只會令盟友生厭,埋下其沒落的伏線。中國當下如何面對美國的貿易挑釁,相信不難猜測。

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稱,中美爆發貿易戰將沒有贏家,結果只會是兩敗俱傷。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