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社論】香港能否打進世界盃 視乎官商決心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世界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冰島等足球小國負隅頑抗,偶與強隊打成均勢。2026年世界盃決賽周參賽隊伍將由現時的32隊增加至48隊,不少人都問,香港是否能藉此打進決賽周。民政事務局曾花費數千萬委託外國顧問撰寫報告,推出「鳳凰計劃」,訂立振興足運的藍圖,只是港足至今仍然一蹶不振,世界排名低位徘徊。足運發展關係到社會政策、商界投資,商人、政府必須協力支援,香港足球才有望涅槃重生。

上屆特首梁振英曾發表「體育沒有經濟貢獻」的言論,引起公眾嘩然。其實體育對社會貢獻甚巨,在經濟方面,體育產業能夠帶來龐大收益。與經濟同樣重要的是其帶來的社會凝聚力。2006年,球星杜奧巴帶領科特迪瓦首次打進世界盃決賽周,在他多番呼籲下,國內敵對陣營一度停止內戰。杜奧巴曉以大義應記一功,但是,如果不是足球有其獨特魅力,相信杜奧巴再多費唇舌,仍難紓解國內矛盾。

香港從來未進過世界盃決賽周,但港人從近年的國際賽事,多少體味到足球帶來的凝聚力。2009年,香港足球代表隊於東亞運動會奪得冠軍,全城翻騰。及後的世界盃外圍賽,港隊兩度逼和中國隊,亦令港人振奮一時。

振興足運實為社會共識。2009年香港足球代表隊奪冠後,民政事務局推出「鳳凰計劃」,縱然黨派對計劃細節存有爭議,但是普遍同意發展足運的大方向,由2011年起,政府向足總提供為期三年、每年最多2,000萬港元的資助,以落實「鳳凰計劃」。但是政府執行能力不足、縱容部門耽擱政事,加上商界的支援有限,計劃推出多年,足運仍然未見起色。

資料圖片/林振東攝

政策成效不彰 窒礙足運前行

政府懶政無為,是足運沉疴難起的主因。鳳凰計劃推出以來,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上,足運均難言得到足夠支援。香港的康樂設施一直追不上人口增長,就足球場而言,除了數量不足,草地的質素也一直為人詬病,當時報告建議興建成本較低、較易保養的人造草足球場。根據建議,政府須於2010至 2015年的未來 5年內合共提供34個新建/改建的第三代人造草地球場予公眾使用,但是及至2015年,康文署的第三代人造草球場總數仍只有27個,七人場更佔總數的三分之一,政府是否有致力達標,實成疑問。地區球場不足的問題本已嚴重,更遑論在學校提供足球訓練設施,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是香港少數提供職業足球訓練的學校,只是校舍也未設標準足球場,實屬諷刺。

至於一直備受期待的將軍澳足球訓練中心,於本年落成。但觀其細節,實在難孚眾望。香港職業球隊一向缺乏真草足球場訓練,球圈中人期望在足球中心建成後,問題將得到解決,但是有消息透露,足總只會向球會提供每周一節的草地場訓練時數,而且租場價格比康文署球場為高。固然,球場由足總管理,與政府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訓練場用地由政府批出,政府原可以提出批地條件,要求足總提供足夠的開放時數,政府卻未有為之。由此可見,政府「外判心態」嚴重,以為只需向足總撥款,便克盡己責。

足球場不足的問題早就困擾職業球隊,康文署對於「炒場」問題向來甚少理會,一些炒家利用制度漏洞,大量訂場,再將場紙高價轉售,職業球會為了湊夠足總要求的練習節數,只好高價向炒家購買場紙。球會人士多番要求政府杜絕「炒場」,就連申訴專員公署亦於2012年就「炒場」問題發表主動調查報告。但是康文署直至今年才推出訂場「實名制」,試圖堵塞漏洞。政府部門的懶政無為,早令不少球圈中人感到心灰意冷,乃至火冒三丈,也令香港球員錯失了寶貴的訓練時間。

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在軟件方面,政府的政策也毫不到位。香港足運未見起色,多少源於本地球員缺乏外流機會,過去香港球員加盟內地球會的規限較少,吸引了吳偉超、歐陽耀沖等本地球員到內地發展。後來中國足協訂立新規則,2016年後加盟的港澳台球員,都視作外援計算,外援名額有限,內地球會都將名額留予歐洲、南美外援,大大降低了香港球員加盟國內球會的機會。2018年,中國足協放寬限制,中超、中甲球會可以註冊一名港澳台內援,只是這規則已經大大窒礙了本港球員北上。

香港球員在內地發展處處受限,卻鮮見港府作出支援。2013年,香港門將葉鴻輝受內地球會青睞,一度傳出北上效力中超球隊貴州人和,最終因為足協規定只准起用內地門將而無疾而終。近月中央政府表明跨境資助創科,以至推出措施援助在內地工作的港人,逐步打破中港之間的藩籬,但是港府在創科等政策尚且如此被動,到底會花多少氣力為香港球員爭取權益,實在可想而知。

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商界支援不足 港超一蹶不振

足運政策不足,是香港代表隊表現欠佳的主因,但是,就算政府加強政策力度,還需商界投資足運配合。近年來,一些商人不計回報投資足運,情實可嘉,只是熱中足運者始終不多,足運縱有小陽春,仍難以為繼。

去年南華降班,球壇哀鴻一片。南華屬港超班霸,歷史悠久,孕育一代又一代球星。當時足主張廣勇決定不再注資南華,球迷本以為南華是著名球會,總會覓得投資者,但是在球季開始前,南華會突然宣布降班。

固然,南華營運成本比一般本地球會的每年一千萬元多出約一倍,但不少球迷只希望南華能夠在頂級聯賽繼續作賽,並不介意少一兩個外援球星,部分南華球員亦表示會與球會共同進退,可惜最終仍難逃降班。像南華這樣的老牌球會尚且乏人注資,其他中小型球會的經營就更為艱難。以地區球會元朗為例,縱然去季奪得銀牌賽冠軍,但卻一度因缺乏資金,傳出降班。元朗於地區主場作賽,一直能收凝聚社區之效,傳出降班消息後,市民深感惋惜。

資料圖片/陳焯煇攝

足運凝聚人心 官商皆應重視

市民期望港足表現提升,只是一個卑微的願望。過去足球水平一般的越南近年亦打進U23亞洲盃決賽,可見足運水平的高低,只是決心問題。可惜的是,政府、商界對此並不重視。商人和官員本應負起帶領社會發展的責任,而非只顧自身利益。過去,不少商人、官員埋怨社會不穩,市民仇富,但是他們對於穩定社會,又下了多大工夫?商界在取利後又是否有回饋社會?

投資本地足運難生巨利,但是卻能為市民提供娛樂、凝聚社會。本地球會傑志作出了良好示範,其於2008年起成立足球學校,免費為6歲或以上具潛質的學童提供足球訓練班。現時不少具潛質的球員,都曾是該校的學員。如果香港多幾間像傑志的球會,相信足運不振的情況將會大為改善,既助香港青年發揮所長,也有助改善港足成績。

猶記得2015年香港對卡塔爾的世界盃外圍賽,旺角球場滿座,港隊力戰下,以二比三落敗。當時足球評述員鍾志光發表一段感人肺腑的言論,值得政府參詳,他當時指出:「『鳳凰計劃』擺咁多錢,做咗啲乜嘢?我唔評價,而係話……其實我覺得仲有好多空間做得好啲。你睇到足球能夠咁震撼,點樣嘅凝聚力就響呢度!大家一齊去嗌『We are Hong Kong』,幾美好呀呢樣嘢!」不少港人聽罷深有共鳴。為團結港人,官員、商人應對體育加以重視。港人他日是否有機會在世界盃高呼「We are Hong Kong」,就視乎他們的決心。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6月25日出版的第117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