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湯善兒:幼師拳手推廣兒童泰拳教學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在世俗很多刻版印象中,有些行業和運動總感到不應扯上關係,例如這次受訪者湯善兒(Eva),早上是幼園教師,晚上勤習泰拳,並數度出戰公開比賽。教學相長,她在教小朋友學習中領悟到解決困難的「初心」,亦在泰拳比賽中越鬥越勇,啟發他從事幼兒泰拳教學,推廣這門體育武術。
 

泰拳拳手湯善兒。(賴家俊 攝)

現年29歲的Eva與很多習泰拳的女性一樣,因想減肥而先後參與南華會和工聯會的泰拳班活動。一個暑假的時間,練泰拳讓她從80多公斤減到50多公斤,雖然達到了本身學拳初衷,但習拳的過程讓Eva感到滿足感,萌生參加比賽,拜師學藝念頭。

 

Eva送給師父Paul Sir的拜師禮,師父仍收於館內。(賴家俊 攝)

有幸,在工聯會短期課程中,他認識了恩師Paul Sir(Paul Cheung)。Eva從Paul Sir教學中得著甚多,及後工聯會課程雖然完結,家住東九龍的Eva仍不惜千里迢迢,每周數晚往Paul Sir於元朗的拳館繼續學習。Eva憶述當初一心想拜師,「我家族也有人經營國術館,向我灌輸尊師重道,拜師的觀念。想當初我專誠買了一枚玉珮(見圖),準備拜師斟茶,怎料Paul Sir說他不來這套,結果最後也沒有怎麼拜師禮儀,玉珮也存放於拳館內。」雖然未經過拜師禮,但老師的啟發教導,讓Eva視Paul Sir為師父。
 

恩師教導解惑
「師者,授業解惑。」一個好的師父,除了教授外,亦會啟發學生解決疑難。Eva遙想只是上了十堂左右,師父已要她打館內賽,還囑咐對手師姐不留力,她在無甚概念下大敗之餘還給打爆咀,戰敗讓她情緒很激動大哭,倔強的Eva起初不理睬師父的慰問,冷靜過後才想通,這是師父給她這個自薦說要參賽的人考驗,要她知道比賽並不兒嬉,是要經歷恐懼和痛楚,正式開始了她備戰操練之路。
 

左起:Eva Tong, Paul Cheung(師父) (賴家俊 攝)

習拳至今,幾次大賽雖然是戰敗收場,但屢敗屢戰給Eva更多啟發。兩年來的大賽經驗,以幾個月前赴澳洲首次打全泰例比賽,是她心態上轉捩點。這次對手有若干大賽經驗,但Eva自問也有近兩年參賽經驗,評估大家實力相約,心中有五成把握,怎料最終卻是自己首回合遭擊倒。「這次遭擊倒,我在台下哭了很久,感到十分羞恥,為何打了一年多,理應有所進步,卻仍像最初出戰一樣一回合遭擊倒?起初十分自責,自怨自艾,怨工作佔了時間、怨師父給我操練不夠。但冷靜過後,反思自己未盡能力,自己肯付出訓練時間也不足,自問根本不應怨人。」想通後豁然開朗,不斷警醒自己不要問輸贏,堅持信念,加強鍛鍊。
 

Eva於早上幼園教學工作(受訪者提供)

小孩初心給予啟發
Eva能突破心理瓶頸關口,亦拜她幼園教師工作所賜。「有一次,我觀察一位小肌肉協調還未發達的幼兒用手指刮貼紙,小孩第一次做這動作,他花了很多時間也刮不到貼紙,但他沒有哭鬧而是專注做下去,結果最終把貼紙刮出來,他第一次做到這個動作。那時我在想,小孩子學習全憑初心,由零開始逐步做到,因此自己在習拳路上,認該更專注、更認真的去做到最好,不要輕言放棄!」
 

Eva工餘積極推廣兒童泰拳教學。(受訪者提供)

工餘時間,Eva亦發揮其專長技能,教導四五歲小孩學習泰拳。「家長帶小孩來學拳是希望給他們”放電”,而適當體能訓練讓小孩盡展活躍能力,不少學員學了一年多踢腳亦已有板有眼。雖然遇過一些小孩鬧情緒扔拳套,但因我的正職訓練讓我有耐性與他們傾談。小朋友不會蠻不講理,對危險的行為要從嚴,但只要你肯花時間與他們溝通,並不難處理。」今年暑假Eva申請到與義教組織合作機會,於離島教授基層學生學習泰拳,她十分期待這次於校外推廣這門健康武術運動。

今年七月,Eva又再一次出戰泰拳比賽。回想之前比賽是練自己膽量為主,這次她聽取師父建議,開始尋找自己的搏擊優勢,找一套自己的打法。
 

拳手湯善兒。(賴家俊 攝)
泰拳拳手湯善兒。(賴家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