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亞運.楊文蔚】倔強的執著的細緻的 感受真實的跳高女神

撰文:楊宇翹
出版:更新:

在別人眼中為「女神」,她卻自嘲「黐黐哋線」;如每次起跳前,她總會頓一頓、想一想、自言自語、自我「殘害」,哪怕跳的只是其中一課的其中一跳。
「要提腿要提腿要提腿!得嘅,係得嘅!嗯!提腿、提腿、提腿、提腿……」口出碎碎念,雙拳同時握緊,恨不得打斷雙腿般狠狠地一下一下「毆打」皮肉,看得叫人揪心。
「啊,我想如打打雙腿可令肌肉變得興奮而會跳高一點,那打瘀都要打吧!」
這種情趣很黐線,很「楊文蔚」。
硬照攝影:張浩維

楊文蔚,23歲
我愛稱「Ceci」
她在訊息內加入「🤡」的emoji,我認為與她性格很合襯

每次起跳前,楊文蔚總會看着目標,口出碎碎唸:「要提腿要提腿要提腿!得嘅,係得嘅!嗯!提腿、提腿、提腿、提腿……」(張浩維攝)

信不信由你,對於某些執著,我很著迷。例如鄰家婆婆認為老火湯補身,並只在所有人喝光湯水後才肯上菜;大學教授認為口袋巾最能展現品味,他每天的左胸口袋也放下一小塊方巾;楊文蔚認為自言自語、拍打大腿能提升起跳動作,所以她打,狠狠地打,每次如是,嘴唇念的大同小異:「嗯!楊文蔚你得架,可以做到架!踏好最後兩步,要快啲!要提腿,係,提腿!楊文蔚,唔該你注意每一步!」

楊文蔚倒算是我身邊頗執著的人,但她從來不小事化大,只是對細節有着微妙的原則,處女座得很。跟隨楊文蔚訓練,剛好碰上的是跳高課,當日Cecilia狀態一般,助跑、起跳、碰桿、落墊,屢試屢敗,然後屢敗屢試,那「黐線」的自言自語重複又重複,到最後她帶着一絲脾氣坐下來,向我訴苦。

練習當日楊文蔚狀態一般,她一直問:「為何今天起動做不好?節奏打亂?近期跑直線多對曲線感覺陌生?動力不夠?」就連是否腳趾做得不好,她都執著得很。(張浩維攝)
楊文蔚童年險入歧途,是跳高令人生重新定位,她極度珍惜於此運動的一切。(張浩維攝)
+4

「好微細的問題都要找出來」

「返屋企一定睇片!睇好耐,我肯定。逐格逐格對比跳得好和差的動作,好微細的問題都要找出來。」這女生真的苛刻得很,我們愈談愈起勁,糾結着的是「為何今天起動做不好」。節奏打亂?近期跑直線多對曲線感覺陌生?動力不夠?就連是否腳趾做得不好,她通通都想過一遍。「亞運之前,我不會再喝珍珠奶茶!」楊文蔚對着男友發誓。大概是私心(或是黑心),我倒很享受觀看她發脾氣,是倔強的、不安的、盡善盡美的、可愛的,相比空中飛越的英姿、廣告或雜誌上的甜美樣貌,這部分的楊文蔚最「神」,因為在抖動的身軀之上,是讓心靈震撼的意志。一如所料,當晚的訓練後,楊文蔚睡不着。

「我回家後一定睇片!睇好耐,我肯定。逐格逐格對比跳得好和差的動作,好微細的問題都要找出來。」(張浩維攝)
跳高,3次試跳要把握到一下,僅僅的一下就可以了,但殘忍的是並不會有第4次試跳,我肉緊只因為機會真的不多。

我深信人類不會無故執著,鄰家婆婆幼時家境清貧,難得有一口湯水到胃,她感覺珍貴;教授於英國留學時曾出席演員Patrick Stewart的講課,那天台上的主角口袋放有方巾,教授恍然紳士模樣說起話來更迷人;楊文蔚童年險入歧途,是跳高令人生重新定位,她極度珍惜於此運動的一切,所以每次起跳,都會重複提醒自己,不要浪費機會。

「不是每天都跳高,一星期只跳兩次,一次完結就要等下一次,所以每課都重要,每一跳都重要;跳高,3次試跳要把握到一下,僅僅的一下就可以了,但殘忍的是並不會有第4次試跳,我肉緊只因為機會真的不多。」

「不是每天都跳高,一星期只跳兩次,一次完結就要等下一次,所以每課都重要,每一跳都重要。」(張浩維攝)

年初拉傷四頭肌 「自己好急然後整親」

珍惜一切,聽起來陳腔濫調;準確而言,善用今天避免悔恨。然而當你此刻懊惱着、氣餒着,慨嘆過去難以追回,你終於自覺當日沒有珍惜一切,就如此刻的她。去年12月起跳腳「拗柴」,休息一頓再去美國比賽,1月底感到大腿微微異樣,但沒有停下來,接連到伊朗、印尼比賽,左腿痛楚加劇,回港後終於求醫,證實四頭肌1至2級拉傷。受傷事小,亞運前半年受傷卻事大。我說她做人「太心急」,楊文蔚笑着認同:「急啊......我真的急,也許自己未出成績,心就更想快點做到一點成績,自己好急,然後弄傷自己。」

休息一個月,雙腿終於停下來,但楊文蔚心裏焦急,對於這種「急」,她有一番見解:「這是我第一個亞運,但我現在23歲,到下一次我已是27、28歲,很大可能生涯只餘下今、明兩屆;可以參與的機會很少很少,4年5年才一次……很想在亞運有好表現,所以我急,明嗎?」作賽失敗、皮肉傷患乃一時傷痛,日漸流逝、時刻倒數的光陰,才是楊文蔚(所有運動員)的真正交戰。

楊文蔚2月被診斷四頭肌1至2級拉傷,要休息一個月。(張浩維攝)
康復階段,教練安排游水課,楊文蔚於水中練習提腿、伸展等動作。(張浩維攝)
楊文蔚笑言,明白到狀態可遇不可求,只要做好每個細節已問心無愧。(張浩維攝)
+5

「每個細節,我都想『揸緊啲』」,楊文蔚經常把此話掛在口邊,「夜晚不可以再食餅乾、短課真的不可以發夢、要冷靜點把握性要提高、我未夠自律呀」,面對生活的大小細節,她不會亦不敢放鬆。

我問:「不怕逼得太緊嗎?」

「不知道啊...... 試過被教練話太緊張,就連治療師都說運動員霎時的狀態下滑是正常情況,但有時候會想,什麼的『正常情況』有點像藉口,狀態下滑也許是我鬆懈?或者是我做得不足?有壓力才可進步,但這樣的想法又是否正確?我不確定。」

5月香港田徑錦標賽是楊文蔚今年度本地賽首跳。(張浩維攝)
那天楊文蔚僅造出1.76米的成績,她直言失望。(張浩維攝)
「狀態下滑也許是我鬆懈?或者是我做得不足?有壓力才可進步,但這樣的想法又是否正確?我不確定。」(張浩維攝)

「出名後最想靜靜地比賽」

過去一年,楊文蔚的人生彷彿被放大。自以1.88米打破香港紀錄後,跳高項目獲盡報道,本地賽中的跳高墊旁佈滿記者,香港多了一名「跳高女神」,廣告訪問講座浪接浪,楊文蔚成為香港田徑標記之一,也於搜尋網站成為熱爆本地話題人物之一。楊文蔚感恩如此的改變,但同時亦於角力中徘徊:「不是所有的背景經歷也有能力感染他人,如可以,我想做更多;但成名後,最想靜靜地比賽,想專心跳高。」我不得不承認,「職業病」發作下,我們把楊文蔚「數字化」。但回心一想,1.81、1.83、1.88、1.90……卻空洞無味。

走出田徑場,如你如我一樣,楊文蔚過着平常人一樣的生活。(張浩維攝)
(張浩維攝)

「感覺每一場賽都有很多人關注睇我的成績,但作為選手更該關注技術。好多記者朋友問,想跳幾高?今場目標?我不常把高度掛在口邊,因為我深信如何起跳、把過桿動作做好、練習態度、飲食健康,才是我該想的事。其實全世界都知我想跳到1.90米,但我講出來就代表做到嗎?」

楊文蔚很愛跳舞,大學加入跳舞社,參加大型聯校比賽,但轉做全職運動員後,跳舞時間大大減少。(張浩維攝)
楊文蔚:「跳舞時,我感覺有另一個的自己。」(張浩維攝)
「跳舞最緊要型」,楊文蔚笑言「太女仔」的舞不適合自己,反之男性化的舞蹈更合口味。(張浩維攝)
+2

23歲、受傷、康復、亞運,跳高一切事實毋須向誰交代;只有楊文蔚滿足、察覺到一己進步之時,就是一種勝利。

然而我們給予她的體諒又有多少?

我們由跳舞一直談回跳高:「個腦好亂好亂……」。(張浩維攝)
23歲,大學生,全職運動員,跳高女神。背後承受的壓力,作為旁觀者的我們,豈能單憑感覺去想像?(張浩維攝)
楊文蔚,香港女子跳高運動員。(張浩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