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宿人數五年飆五成 政府再不正視 難道想見證「佔屋運動」?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上個月初,政府各部門對深水埗昌新里天橋上的露宿者進行聯合「驅逐」。有深水埗區議員於本周二(7月31日)與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的閉門會議上重提天橋的露宿者問題,議員引述指,張建宗主動提及將該處天橋改建為自修室,引起同席區議員嘩然。天橋既已清理,要將其改建成什麼便都不成問題。不過,天橋的通道「問題」解決了,但這群露宿者的居住、生活「問題」,似乎仍未解決。

獲社署登記的露宿人數在過去4年間,由746人上升至1,127,而當中女性露宿者由35人上升至104人。(資料圖片)

露宿者的困境是社會問題的縮影,社會上有些人士對其投以異樣眼光,但捫心自問,如果有得選擇,誰會選擇日曬雨淋的天橋?政府過往多次以市民投訴為由,對露宿者聚集點進行所謂的「清理」,變相是在轉移視線,將矛盾轉嫁給無辜的市民,令其相互對立及敵視,以擺脫自身的責任。露宿者是社會上較為邊緣的一群人,更經常是政府政策有意無意的犧牲品,因此,政府更應正視其問題,加大投放資源及扶持力度並完善相關政策;但長遠而言,政府須解決房屋問題,令更多人脫離流離失所、「無瓦遮頭」的絕境。

+5

政府雖有透過非政府機構支援露宿者,然而,無家者人數有加無減,證明政府投放的資源難言足夠,亦無針對性。根據社會福利署數據,本港登記露宿者由13/14年度的746人,增至17/18年度的1,127人,五年激增五成一,其中女性露宿者更增近兩倍。露宿者人數持續上升,但政府資助的臨時宿位卻只見寸進。2016至17年度,資助宿位總數僅為222個,較上一年度僅增加20個。這一數字與登記在案的總露宿者人數差距甚大,明顯無法滿足現時露宿者的需求;而即便算上其他非政府機構以自負盈虧方式營辦的11間宿舍提供的418個宿位,兩者合共也僅提供640個資助/自負盈虧宿位,遠遠不足以應付現時需求。

雖然宿位明顯短缺、露宿者選擇受限,政府卻無意增加宿位數目。勞福局局長今年5月回覆議員質詢時表示,截至2017/18年度第三季,資助宿舍的平均入住率約為八成。因此,社署暫沒有計劃增加宿位數目。局長這一回覆無法令人滿意,因為資助宿位尚未飽和不代表社會無此需求。

吳衛東指因板間房多有木蚤,租用人士寧願「瞓街」。 (蔡靜心攝)

露宿者選擇不入住資助宿位有多重原因,其中之一,便是露宿者之家及臨時收容中心的環境不理想。現時本港有三間露宿者之家,除油麻地宿舍位於垃圾站之上,其餘兩間均設於公廁上方。政府2017年批出2.2億元的工程開支用作油麻地露宿者之家重置項目,然而,重置卻需要將垃圾站一併遷移,將新宿舍建在垃圾站上蓋。對於這樣的重置計劃,何君堯議員竟然聲稱是「給露宿者一個五星級的家」,其言真是「難聽過粗口」。

政府既然連基本設施都無法提供,露宿者友善政策就更不用提。本港至今毫無露宿者政策可言,而當政府清理露宿者聚點時,各政府部門更是經常互相推諉。反觀世界其他地區,露宿者友善政策並不少見。早於2015年,加拿大政府轄下的人權委員會與關注露宿者團體通過露宿者人權約章,確立露宿者應有的醫療、財政、司法、私隱保障權利,更保障露宿者免於執法人士的威脅。需要說明的是,露宿者友善政策並不是要鼓勵露宿,政策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保障露宿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免於恐懼的權利。

「能夠幫到我們脫離的是工作和居所。」文仔說。(高仲明攝)

露宿者以自己的方式尋覓居所,經常是逼不得已。別忘了,露宿者的氾濫其實是一個住屋問題。當住屋問題嚴重的時候,外地經常出現「佔屋運動」,在一些北歐國家,於長期空置的地方佔屋更是合法的。港人對私有產權珍而重之,對「佔屋運動」定必甚為反感。但如果政府持續無法改善本港住屋問題,將來「佔屋運動」在香港出現之時,港人也不應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