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四大學會稱香港土儲如「負資產」 難抹去填海選項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香港建築師學會 、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曾在聯合記者招待會,稱目前土地供應不足,建議政府設立長遠土地儲備策略。四會又稱填海不涉及收地程序,故發展會相對容易。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陳沐文今日(23日)出席《商業電台》節目指出,香港土地儲備如「負資產」,加上本港的改劃及造地時間冗長,故社會需要檢視所有土地選項。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郭岳忠又指,填海可提供大幅土地,故難以抹去此土地選項。

香港建築師學會 、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昨日(22日)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建議政府設立長遠土地儲備策略(資料圖片)

陳沐文指出,四大學會與土地發展有密切關係,更有不少實踐經驗。他表示,香港的改劃及造地系統完善,若要將「生地」變作「熟地」時,令程序冗長。他又指,社會有不少意見指出,香港有大量土地仍未發展,如棕地等,但他坦言,現時造地及改劃土地需時,故實踐時一定會有落差,因此,社會必須承認香港缺乏可發展用地。

他形容,香港的土地儲備不足,猶如「負資產」。他指出,社會應檢視所有土地選項,一旦覓得的土地有剩餘,亦可留下來作儲備。被問及需要覓得多少土地作儲備,他坦言:「不講數字,總知就越多(土地)越好!」

他又指,本港現時樓價過高,為令市民可容易負擔,近年新推出的單位面積越來越細。他強調,若要穩定樓價,政府必須有主導性,不能再單靠發展商的私人土地作供應。

郭岳忠又指,若未來要發展宜居城市,政府必須要有大量土地供應。他又指,在18個選項中,未有太多選項可提供大幅土地,故難以抹去填海選項,他直言:「否則土地供應只是像拼圖般,到底何時才湊夠(土地)?」他又指,就測量師學會的意見而言,根據填海的「往積」,社會不能不考慮填海。

香港建築師學會前會長陳沐文。(資料圖片)

政府發展「生地」時應先與專業人士商討

陳沐文又指,現時不少土地仍使用舊有且較低的地積比率,建議整合部分社區設施,並重置在其他地方,騰出的地塊可以較高的地積比率發展。他又指,政府可提升部分鄉村式發展的密度,但他強調,政府不能只求「量」,同時亦要考慮對地區環境的影響。

他又指,政府日後發展「生地」時,應先與專業人士商討,以加快程序。他以啟德舊機場為例,稱當時由政府主導計劃,惟推出後才發現與社會訴求不符,最後需再作公眾推出規劃設計比賽,令時間更冗長。他坦言:「可能10年前已有比賽,先取得社會概念,再作規劃,便不會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