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全球暖化雙夾擊 天文台料今秋氣溫偏高兼少雨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全球暖化問題席捲全球,香港秋天或會消失!天文台預測今個秋天氣溫介乎正常至偏高;同時受俗稱「聖嬰」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秋季的雨量會介乎正常至偏少。若「聖嬰」持續至風季,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數目或會較少。不過,天文台指「聖嬰」仍未成形,需約半年觀察;有氣象專家就引述預報系統分析,預料「聖嬰」強度溫和,或於風季前消散。

天文台預料今秋氣溫偏高兼少雨。(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天文台又指,受全球暖化和本地城市化的影響,香港秋季的氣溫有明顯的長期上升趨勢,溫度出現正常至偏高情況的機會一般較高,即氣溫或高於攝氏25.2度。

除了全球暖化外,天文台又指,在過去個多月,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水溫持續上升,該區水溫仍處於正常範圍之內。綜合最新的海洋觀測資料及世界各地多個氣候模式的預測,預料該升溫趨勢將會在未來數月持續,厄爾尼諾可能在今年秋季,即9月至11月開始發展。厄爾尼諾發生在秋季時,香港秋季氣溫出現正常至偏高的機會較高,而香港秋季雨量出現正常至偏少的機會稍高,即雨量有機會少於365毫米。

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水溫持續上升,厄爾尼諾可能在今年秋季開始發展。(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

「聖嬰」育成與否需約半年觀察

翻查資料,本港曾經歷兩個最強勁的厄爾尼諾年,令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數目減少。例如在1997年只有兩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2015年則只有3個熱帶氣旋影響本港。聖嬰現象會否延續至明年,令颱風不來?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細明表示,「聖嬰」目前仍未成形,料再5至6個月時間觀察。他續指,過往亦曾預測厄爾尼諾或拉尼娜現象會形成,但最終變回中性,即水溫正常。這是由於預報存不確定性,天文台亦會密切監測,每月更新預報。

太平洋中部及東部水溫料升1.5度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就指,目前不同的預報模式對厄爾尼諾的強度仍有少許偏差。他指有預報系統預測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水溫的水溫最多只會升高攝氏1.5度,而目前的平均預測是升高1度。「1.5度不是很厲害,而1度則是剛剛熟的厄爾尼諾,與1998年及2015年的升4至6度相比,較差很遠,較為溫和。」梁榮武又指,厄爾尼諾的強度與維持的時間沒有直接關係,目前有預報預測厄爾尼諾現象最多只會持續至明年6月,而且水溫開始呈下降趨勢,料不會影響2019年影響本港的熱帶氣旋數目。

本港今年5月經歷乾旱,有本地農場的斷流情況日益嚴重,引致米田開始缺水,地面龜裂。(資料圖片/賴俊傑攝)

降雨較正常值少逾一成半 料下半年難扳回

此外,截至8月30日,今年的累積雨量只有1582.8毫米,較正常值少311.4毫米,少約16.4%。李細明解釋,今年雨量較少主要是春季的偏南風較弱,令到達華南地區的水汽較少,預料秋季本港亦會正常至偏少。至於未來數月的雨量能否急起直追?梁榮武坦言,由於風季料於9月接近尾聲,要追回300多毫米的雨量有困難,除非有連埸暴雨。李細明就指,風季至少到10月才會結束,但熱帶氣旋的數目與雨量沒有直接關係,而是需視乎雨帶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