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影評】印度電影教精你 教育真諦在於品德培養

撰文:01撐場
出版:更新: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撰文:木棉

《起跑線》——這是部印度電影,卻觸及了每位潛在和現任家長的神經。教育作為一個敏感話題,被搬上大銀幕,直戳階層與公平背後家長們的痛點。

可以說,幾乎所有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就讀名校,將來有所成就。影片中的母親米圖也不例外,早早開始催着老公拉吉實地考察當地前五所名校。

《起跑線》劇照

學校間拼的是資源和地位,家長之間的博弈也不過如此。於是,子女間的教育也隨着影片的主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上升為「階層區化、貧富分化」的社會問題。

「學區房」在這問題上可謂「首當其衝」。想要闖進一片名校區,夠不夠格,先來看看硬指標:你在那裏買房了嗎?

這道看似公平的招生硬杠,足以驅逐掉一大片買不起學區房的中下層。而影片中身為舊街區服裝店的老闆拉吉,雖然不明白妻子米圖為何要擠破腦袋送女兒進名校,但還是禁不住老婆將女兒未來有可能成為「吸毒犯」的假設與現在的擇校掛鉤。

於是,他們選擇了最簡單、暴力的方式,直接買房入住名校區。

《起跑線》劇照

不過,擁有「學區房」也只是拿到了在名校門口排隊的資格。這一點,直到拉吉淩晨排隊來拿入學報名表時才發現:他以為的早,遠遠及不了隊伍中熬夜守候着的那些家長。而這一點,對於中國的家長來說,或許並不陌生,有的地方甚至從幼稚園開始,就面臨排隊搶名額的緊張。

但這只不過是參觀名校入場券的開始,接下來的戰役不只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更是考量父母經濟實力、學歷修養的階層之戰。就像影片裏說的,「你筆下的任何一個字和嘴上的任意一句話,都有可能毀了你孩子的前途」。所以「膽戰心驚」這四個字,不僅僅是螢幕上這對父母在學校筆試面試時所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是現實中許多家長面臨孩子入學考時所表現出來的焦慮。

可惜這般不辭勞苦,換來的卻是「學校不想錄用店舖老闆的孩子」這樣不予以尊重的拒絕理由。換而言之,「拉吉,你的孩子想讀名校,先看看你自己夠不夠格吧!」

《起跑線》劇照

可是父母的資歷和他們的孩子又有何相干?如果教育是信奉所謂的「出生論」,那還要教育又有何用?如果教育只是為了階層固化,誰還願意相信教育公平這四個大字?

不過戲劇性的是,拉吉未能送自己的女兒皮雅入讀名校,反倒無意幫了他店裏那位下層階級的孩子。

也就是那時,拉吉才知道:名校也必須遵從印度政府的教育公平計劃,留25%的入讀名額給貧困生。

政策顧及到下層階級,卻鮮有考慮到大多數的中層階級,而這部分人也成了教育兩級分化進程中最無奈也最不甘心的一批人。沒政策優惠也沒辦法,心累之餘唯有頭破血流地奔波甚至不惜付諸能力以外的代價。這是現在中國大陸、香港教育界都面臨着的棘手現狀,暫且叫它「被忽略的中產子女教育問題」。

或許有一天,各地政府會意識到,一個真正公平的政策在兼顧兩頭的同時,必須穩住中間平衡兩端的重要勢力。

《起跑線》劇照

暫不深究這一隱患,回到劇情本身:拉吉夫婦為了女兒前途,不惜造假奪取那25%的名額,甚至將家搬進了貧民窟,做足戲份,騙前來家訪的校方代表。

不過,扮窮似乎比裝富更難。像電影裏說的,「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門藝術」。它像一種遺傳病,隨着下層階級的基因,幾世幾代都難有翻身的機會。唯有抓住那25%的機會,他們的孩子們才有可能有那麼點改變他們命運的希望。不過,這個希望也可能隨時破滅,畢竟學校這個小社會裏到處充斥着階層排斥,校園管理上也可能碰到個唯利是圖的生意人校長,還有鑽空子強佔窮人名額的那些偽窮者。

還好拉吉沒有忘記他的出生,亦沒有忘記他的原則。當貧民窟那位教他如何適應窮人生活的鄰居,選擇相信他,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撞車,為皮雅博得入讀名校的課外費用後,拉吉的心被救贖了。

而當25%的結果裏有自己女兒卻沒有那位鄰居的兒子時,拉吉的自責心和愧疚感再也無法使他為自己女兒的入讀名校而有絲毫喜悅了。

拉吉和米圖醒悟的時候已經晚了,他們的錯已經無法彌補,唯有通過幫助那位鄰居兒子所在的公立學校來獲得一絲救贖感。

可是,他們自以為的救贖在那位鄰居登門拜訪後徹底破滅。

《起跑線》劇照

對於一個有尊嚴的窮人來說,他們渴望的是公平,他們信任的是真誠,可是拉吉和米圖的一再欺騙與演戲,叫那位鄰居徹底失望。

「你這不是做慈善。我們不需要施捨!」那位鄰居的話,我想也會刺進那些因做過虧心事而有目的行慈善者的心裏。

畢竟這不叫救贖。真正的救贖是在受害者決定給你一條生路的時候,像拉吉那樣,毅然決然地堅持早該走的對的方向:走進校長辦公室,坦白一切,要求學校將名額還給本屬於他的人,而讓自己女兒退學回到本不屬於她的位置。

電影甚至更大膽些,就在校長撕下真面目,稱教育不過一筆生意,勸拉吉現實些的時候,拉吉依然堅守內心,最終選擇在舞臺上撕掉這位偽教育者的假崇高面目,並當眾承認自己過去犯下的錯誤,承擔過去的一切欺騙行為,同時道明了內心最真實的反思。

《起跑線》劇照

教育,應該是學校的幸運,而不是孩子們的幸運。如果學校的人格教育只不過是口號式的喊喊,那還不如回到平民窟,最起碼學到的是生活裏真誠的「分享即是關愛」。

最後,米圖也是迷途知返,她不但沒有埋怨她的丈夫,反而將女兒皮雅送去了她之前一直看不上的公立學校。

這一點出乎拉吉意料,但米圖的回答也是意味深長:「因為我以你為傲,所以我希望女兒也像她爸爸那樣勇敢。」

是的,公立學校培養出了像拉吉那樣有自我反省意識,並能挑戰權威,勇於承擔錯誤的學生,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塑造作為人的品質!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真正的教育是作為人的教育 勇於承擔的勇氣」】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