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協建議改裝工廈要符合基層需要 料每幢工程費5000萬至2億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要可整幢工廈改裝成過渡房屋,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專業團體,選取三種不同佈局的工廈,參考劏房戶的建議後,提出改裝方案,估計每單位的成本介乎60至70萬,若要整幢改裝,造價就大約五千萬至二億。 有居於板間房的劏房戶就希望,未來單位可設置窗戶和獨立廚廁,避免鄰里爭執。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專業團體,選取三種不同佈局的工廈,參考劏房戶的建議後,提出改裝方案,估計每單位的成本介乎60至70萬。 (黃靜薇攝)

社協綜合劏房戶對過渡房屋的要求,認為過渡房屋需符合六個條件,包括業權單一、最少三面無緊貼旁邊建築物、面向戶外的窗戶較多、有合適的逃生樓梯、設自動花灑系統及結構良好。 

一家5口住在深水埗基隆街的鄒先生,希望政府可盡快提供過渡房屋。(黃靜薇攝)

擔心治安問題   晚上不敢外出

一家五口住在深水埗基隆街的鄒先生,一家人被逼分開住在3 個約30至50平方呎的單位,活動空間只有一個無窗的床位,但月租都要6600元。他表示自己輪候公屋已逾六年,希望過渡房屋的單位有窗和廚房,「5個單位爭一個廚房,成日都為呢啲嘢爭啲打交!」

年過五旬的鄧小姐,一家四口住在板間房,她形容單位的房都是用木板間開,為免引起爭執矛盾,她連說話都不敢,怕鄰里會心生不滿,但最令她憂慮的是治安問題,「小朋友放學都唔會叫佢返屋企住,我哋幢樓無看更,上次落樓先撞到有人被打劫,夜晚都唔敢出街。」
 

建築設計師何尚衡就三幢工廈提出具體圖則。(黃靜薇攝)

無窗單位不人道

組織委託建築設計師何尚衡由去年12月起,研究位於土瓜灣、油塘的三類工廈,改裝成工廈的可行性,料可供約81至330伙單位,視乎層數而定。 

他指出,每個單位均設獨立廚廁,人均居住面積會維持最少7平方米的標準,介乎300至430平方呎。 至於部分未有窗戶的單位,則會改為住戶的公共空間,如自修室、電腦房等,「如果單位無窗、無光,係唔符合人道,好似夾硬製造一個空間出來,無諗過住戶的居住環境。

其後按建築圖則,要求十間承辦商提供報價,並取其平均數,得出每幢工廈的總工程造價約5000萬至2億,每個單位的建築成本約60至70萬,若營運期達10年,每單位成本最低約5000元。

社協組織幹事呂綺珊表示,以一幢工廈可提供150個單位為例,營運約十年,就有450至600名家庭受惠。

社協預料,全港約有124幢市區工廈符合改裝條件,觀塘、九龍灣較多,有95幢;其次為大角咀、荃灣等地區,分別有14幢。

應優先予大家庭申請 

呂綺珊認為,現時社會房屋較多單親家庭入住,因社福機構在篩選配對家庭時,會考慮到單身人士或單親家庭,與雙親家庭或出現磨合問題,故4至6人輪候公屋的家庭常被忽略,期望日後改裝工廈,可優先予大家庭入住,填補制度空隙。 

年期應延長至10年 

施政報告提出,工廈業主可免補地價改裝,惟有關期限為5年,社協組織幹事呂綺珊認為改建工程最少也要1年,故建議延長豁免年期至10年,令居民可以有穩定居所;政府亦應動用10億過渡性房屋基金資助業主進行工程。 

此外,政府應設立過渡房屋的最低標準,包括每個單位也要設置窗戶、人均面積與公屋看齊,避免單位「劏房化」。 租金方面,可按照社會房屋的標準,即家庭入息25%或綜緩租金津貼,以4 人家庭計算,每月租金約5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