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外醫生】免試制招來黃綠醫生? 細看新加坡模式五大條件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本港公營醫療系統求才若渴,引進海外醫生執業被視為短期紓困措施之一,「新加坡模式」免試引進醫生呼聲甚高,但在社會引起憂慮,認為會利便「黃綠醫生」來港,甚至指是為內地醫生大開中門。
新加坡接受158間大學的醫學院畢業生到當地申請執業,當中包括北京大學等八間內地院校。但並非只是開門就算,該模式要求擬在當地執業的海外受訓醫生,需先成為有條件註冊(conditional registration)醫生,在指定的醫療機構工作,並受一定年期的監督,若沒有專科資格的非新加坡籍海外受訓醫生,臨床監督期長達4年,才可獲當地監管機構考慮發出正式註冊(full registration)。英語語言能力為五項條件之一,如需至少在IELTS(國際英語水平測試或稱雅思)四個範疇,均至少取得7分的中上水平。

本港醫生人手短缺可靠新加坡模式解決?(資料圖片)

香港的執業醫生註冊由醫務委員會負責處理,若海外醫生欲以有限度註冊受聘於醫院管理局或兩所大學醫學院,全部申請須由醫委會審批。在新加坡,這些醫生註冊則由新加坡醫藥理事會(Singapore Medical Council,SMC)負責審批。曾經面臨本地醫生人手不足的新加坡,針對引入海外培訓的醫科畢業生設不同的條件及要求。

根據當地的《醫學認證條例》(Medical Registration Act),海外醫生可透過有條件註冊(conditional registration)或臨時註冊(provisional registration)在新加坡工作,前者供一些已在海外完成實習的醫生申請,而後者則容許海外醫科畢業生以研究生一年級身份,在新加坡取得一年實習經驗。

以下列舉有條件註冊的申請要求、受聘機構限制、語言要求等項目,該些醫生亦需接受一定年期的監督,有滿意的表現才可獲得正式註冊(full registration)。

一、學歷或專科資格

要取得有條件註冊,海外醫生必須先符合以下三項條件的其中一項:一、來自醫學認證條例「附表二」所列出的158間指定醫學院的大學學位;二、獲醫藥理事會認可的可註冊研究生醫學資格;三、獲專科認證委員會認可的專科資格。

+3

二、受聘機構限制

有條件註冊醫生需受聘於醫藥理事會認證的醫療機構,除了包括Alexandra Hospital(亞歷山大醫院)、Changi General Hospital(樟宜綜合醫院)、KK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竹腳婦幼醫院)等醫院外,亦包括國營的綜合診所。

(EMPLOYMENT ACT (APPROVED MEDICAL INSTITUTIONS) NOTIFICATION 2008)

三、語言要求

若海外醫生取得醫學士的院校並非以英語授課,該批人士需提交英語能力證明,以港人常應考的IELTS(國際英語水平測試或稱雅思)為例,海外醫生需證明自己在聽說讀寫四方面,均至少取得7分(滿分9分,本港大學畢業一般可達6.5分)才符合要求。另外亦可提供TOEFL(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托福試)、OET(Occupational English Test 職業英語測試)的類似成績。

指定英語要求有三個可供選擇。(新加坡醫藥理事會網頁截圖)

四、接受臨床督導的年期

若海外醫生擁有專科資格,不論其是否屬於新加坡公民,均需接受至少兩年的臨床督導。若是普通科醫生、沒有專科資格,如為新加坡公民,臨床督導為兩年;如果是外籍醫生,或非永久居民,臨床督導期則為4年。若臨床督導表現獲評為滿意,可獲醫藥理事會考慮發出正式註冊。

(新加坡醫藥理事會網頁截圖)

五、家庭醫學要求

為了確保新聘醫生有能力從事基層醫療,醫藥理事會於去年12月修訂新例,規定海外非專科醫生需在臨床督導期間,從事一年普通內科或家庭醫學,或半年家庭醫學、半年指定內科,此期間需由合資格的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督導。

根據醫學理事會2017年的年度報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共2,160名有條件註冊醫生,其中2,022人在公營機構工作,另外138人在私營機構從業。該2,160人當中,有516名新加坡公民均在海外受訓後回流,當中500人留在公營機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