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反修例票vs建制鐵票?施德來:泛民重奪區會未樂觀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逃犯條例》修訂及警方部分處理示威活動及被捕人士的手法備受爭議,觸發6月至今一浪接一浪的反修例運動。距離11月區議會選舉不足三個月,抗爭仍遍地開花,未有平息跡象。民協主席、黃大仙區區議員施德來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今屆區選的政治性勢必更為明顯,預料投票率會被「谷起」。
不過,他亦坦言,民主派今時今日若要重演2003年7.1遊行後,區選橫掃千軍的戰績,並非易事。他解釋,2018年兩次九西補選已證明,建制派的「箍票機器」日趨成熟,「鐵票」穩定性強,「可以睇到陳凱欣同鄭泳舜得票數非常一致」。加上沙田、深水埗等區議會,民主派議席距離半數只一步之遙,這些選區,勢必遭到建制派投放大量資源重點狂攻,「越有機會,就一定拉鋸得越緊,會係一場驚濤駭浪,要捱過唔容易」。他預料11月區選,就算有「社運票」加持,一眾泛民戰將也不宜過分樂觀。

施德來預料11月區選,就算有「社運票」加持,一眾泛民戰將也不宜過分樂觀。(李澤彤攝)

「政治一日都嫌長」,但對於以重奪區議會為目標的民主派來說,2個多月後就會到來的「投票日」,卻是「迫在眉睫」。民協主席施德來說,包括12名打算尋求連任的區議員在內,該黨目前共有20人正積極展開地區工作,構思中的「最低消費」,是奪取15席,既為了贏取明年立法會選舉「超區」入場卷,更為了民主運動的共同目標,重奪區議會控制權。

「社運票」今非昔比 抗衡「建制鐵票」有難度

經歷「反修例」風波,今年區選顯然會是「政治市」,施德來說,「一日未到11月,一日都未知到時會點?每日變化太快,日日都可以好唔同。」他奉勸有意參選的泛民同路人,切勿因今次大型社會運動而盲目樂觀。

2003年7.1遊行幾乎是香港民主運動的圖騰,當年民主派在400個民選議席中,派出226人參選,破天荒取得151席。施德來說,「當時幾乎係橫掃,有啲人甚至話,嗰屆民主派搵阿貓阿狗落去都贏到」,不過好景不常,泛民在此後3屆區選中都不復當年勇,就算在2014年雨傘運動後的2015年區選,建制派仍牢牢控制全部區議會過半數。

施德來稱,03年之役後,建制派下了很多功夫在組織和催票上,「做很多聯繫工作,去箍自己票,亦有用『唱家班』去唱衰民主派」。他指,民主派地區工作者,無論是政黨中人,還是素人,都不應高估當今熾熱的社運氣氛,「唔好諗住用一個議題掃低對手,唔好俾氣氛沖昏自己」。

九龍西是民協重鎮,前黨主席、該黨當年的唯一立法會議員馮檢基發跡於九西,屬九西的深水埗區議會,民協更坐擁7席。施德來雖然是黃大仙區議員,不過作為民協主席,對九西形勢固然有深入認知。他以去年兩場九西補選為例,「兩個人(建制派兩名當選人)得票數目好一致」,3.11補選中民建聯鄭泳舜得10,7479票力克泛民最大公約數姚松炎,11.25補選無政黨牌頭的陳凱欣,以106,457票擊敗劉小麗plan B工黨老將李卓人。施德來說,「無論你點打,建制派都係攞咁多鐵票,唔會變」。

施德來表示,今屆區選的政治性勢必更為明顯,預料投票率會被「谷起」。(李澤彤攝)

新增選民效應不宜誇大 「你以為好勁嘅時候,就係輸嘅開始」

他指,民主派候選人在區選,要從對手手中奪票不容易,「關鍵係投票率。」最新公布的選民登記數字顯示,今屆區議會選舉共新增38.6萬名選民,即452個民選選區中,每個選區平均新增約850名選民。施德來指,「如粗略評估,新增選民的投票率可能較高,當有6成,即區選時平均每區新增500票左右,但許多民建聯掌握的選區,都是2000多票對1000多票,加上新增的選票,肯定不會全部投泛民」,他認為,新增選民數目,並未對區選形勢構成決定性影響,「唔好以為好勁,你以為好勁嘅時候,就係輸嘅開始」。

泛民以重奪區議會控制權為目標,事實上,沙田、深水埗等區議會,泛民距離擁有過半數議席,幾乎只有一步之遙。沙田區議會有39名議員,19人屬非建制派;深水埗區議會23名議員中,也有11人屬泛民主派。不過,這些選區,施德來卻認為更不樂觀,「由上屆都睇到,阿爺嘅指令,就係你(建制派)要守住18區,邊度越有機會過半,佢投放嘅資源就更加大,反而越有機會嘅區,就更加會變成硬仗。」

至於反修例運動,能否轉化成泛民打勝區選的力量,施德來就認為不能一概而論,「運動中很多行為係市民自發,連濃牆、社區放映未必需要區議員統籌。」他指,區議員在當今的社會運動中,很多時候,只是發揮居中協調作用,「居民有啲嘢,會徵求區議員意見,但更重要嘅係居民自己嘅覺醒」。

施續指,在這種情況下,區議員要盡量在區議會發揮推動作用,「例如我哋喺黃大仙區議會要求召開特別會議追究警方在區內濫用武力,雖然被否決,但居民會見到區議會嘅重要性……區議會唔係淨係修橋補路,係重大議題嘅時候,都有佢嘅重要性。」此外,「更重要嘅係區議員可以在政治舞台上,撼動特首選舉的形勢,特首選委嘅百幾票,就係決定我哋係咪可以由300+變成500+」。

運動中也有令人欣慰的現象,施德來說,在2015年和16年兩次選舉,看到非建制派內部很多門派之見,但今次的運動,很多時候都強調「不分化、不割席」,議員也有自己角色,「大家嘅對手只有一個就係建制派,以前你可以嫌棄民協太溫和,有人會責怪民協2010年撐政改方案,但今時今日,胡志偉都要企係催淚彈前面,冇人會再想提往日嘅恩怨。」
 

施德來認為民主派地區工作者,無論是政黨中人,還是素人,都不應高估當今熾熱的社運氣氛,「唔好唸住用一個議題掃低對手,唔好俾氣氛沖昏自己」。(李澤彤攝)

後馮檢基時代首次區選 民協洗走「白花油味」

今屆區選是老將馮檢基離開民協後,該黨首次面臨選戰。施德來坦言,2015年時,馮檢基和民協二字「好難分得開」。而沒有馮檢基的首次區選,某些民協服務歷史較悠久的選區,例如石硤尾一帶,會較受影響,同時,對手也必然會派出「唱家班」,「有幾區預咗會俾人唱欺師滅祖」。但他說,民協的路始終要靠自己走下去,「不能30幾年都靠馮檢基」。他指,目前民協也有不少年輕區議員和地區工作者,「近期民協反而多返啲年輕人支持,開始洗走白花油味」。

不過,他也承認,民協和馮檢基並無積怨,若有些區,需要馮協助站台,民協黨員仍可按自身需要邀請對方,民協沒有「落閘」。同樣,消息指馮檢基為填補白區,正積極考慮參選尖沙咀西選區,施德來也認為是好事,「廖成利都要出返嚟做風雲老兵,(馮檢基)一個有知名度嘅政治人,一齊出嚟打破建制派壟斷區議會,冇人有理由唔支持。」

今屆區選是老將馮檢基離開民協後,該黨首次面臨選戰。(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消息指馮檢基為填補白區,正積極考慮參選尖沙咀西選區,施德來也認為是好事。(資料圖片/李澤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