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撳清光」存戶好心慌? 一文篤破「現鈔荒」背後假象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上周末﹙5日﹚凌晨零時起《禁蒙面法》生效至今,不少市民到銀行自動櫃員機﹙ATM﹚撳錢,以備「不時之需」,惟部分ATM機未能提供港元現鈔,出現「無錢撳」情況;其後更傳出金管局將訂《提款法》限每人每日提款金額。

有關謠傳早被金管局否認,該局強調各銀行有足夠流動資金應付市民需要。究竟這場「現鈔荒」實情如何?即使真的出現「現鈔荒」,又是否代表港銀流動性短缺呢?《香港01》綜合官方回應及最新數據,逐一拆解。

連日有中資銀行遭到破壞,涉及多部櫃員機。﹙資料圖片﹚

「無錢撳」原因

「無錢撳」的情況,相信主要因為櫃員機供應「忽然」不足。由於示威活動明顯升級,導致連日有中資銀行遭到破壞,涉及多部櫃員機。據金管局上周六﹙5日﹚晚公布,全港共有逾300部櫃員機不能正常運作,佔總數約3,300部櫃員機逾一成。

與此同時,過去數天,由於港鐵車站﹙全部或個別﹚及部分商場關閉,也令車站或商場內的櫃員機未能提供服務。結果是櫃員機供應「忽然」緊張。有銀行界向傳媒指,銀行要出動解款車臨時調配現鈔到櫃員機,程序複雜,須經過財資部,還要審慎考慮安全問題。

銀行公會強調,各銀行已加緊為自動櫃員機補充現鈔。惟部分地區櫃員機受公眾活動影響或因保安理由,補鈔工作或會受到阻延。金管局昨晚亦稱,銀行業正努力不懈補充ATM的現鈔供應,以及維修受破壞的分行,期望今日﹙8日﹚假期後營業。

截至今年7月,3家銀行發鈔總值達到4,963.9億港元。﹙資料圖片﹚

現鈔供應實況

事實上,本港不乏現鈔流通。根據金管局數字,截至今年7月,3家銀行發鈔總值為4,963.9億港元,政府發行的鈔票和硬幣則為129.7億港元。其中,由公眾持有的法定紙幣及硬幣,即在市面流通的現金達到4,831.8億港元。以此計算,每名港人平均持有約6.9萬港元的現金。

與此同時,由認可機構持有的法定紙幣及硬幣則有261.85億港元。理論上,假如有50萬名市民同時將存款換成現鈔,每人提取近5.3萬港元,或會引致「現鈔荒」。不過,此說法忽略了同時有市民會存鈔,以及銀行額外印發新鈔備用的操作。

事實上,金管局已指出,注意到市民於個別銀行櫃員機輪候提款時間較平常長。銀行已採取措施,適時補充櫃員機和分行的鈔票供應。據金管局發布的《2018年年報》截至2018年底,流通銀行紙幣(指發鈔銀行發行的紙幣)總值4,838億港元,滙豐、中銀、渣打的紙幣流通金額分別為58%,32.3%,9.7%。滙豐發言人已表示,作為本港最大的銀行,一向備有足夠的現鈔儲備應付客戶的需求。

貨幣供應量M1目前達到2.42萬億港元,而香港銀行存款總額亦龐大。﹙資料圖片﹚

還看貨幣供應量

由此可見,「無錢撳」的情況較多歸因於假期補鈔工作的「物流問題」,暫未見本港出現流動性短缺。金管局表示,各銀行有足夠流動資金應付市民需要。當局又指,香港銀行體系十分穩健,流動資金充裕,資產質素良好,有能力應對不同衝擊。

事實上,單計貨幣供應量M1﹙公眾持有的貨幣 + 活期存款﹚,截至今年8月,該金額達到2.42萬億港元,況且香港銀行存款總額龐大,最新達到13.6萬億港元﹙相當於1.7萬億美元﹚,而整體銀行貸款與存款比率維持於70%至90%的區間,還有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