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療延續性不足 理大物理、職業治療將大幅增學位以增人手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本港基層醫療服務發展落後,首間地區康健中心於今年9月底,才在葵青區正式啟用。身兼食物及衛生局的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非官方委員、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系主任曹永康認為,發展健康中心是新趨勢,惟本港的社區醫療延續性不足,加上安老及康復服務的人手不足,如職業和物理治療師,故該校未來將大幅增加相應學科的學額,並推廣、教育大眾有關基層醫療服務認知,減少公立醫院壓力。

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系主任曹永康認為,康復治療專業人士應多參與基層醫療。(李慧妍攝)

新一份《施政報告》附篇第六章「改善民生」,將「基層醫療健康」放置首位,並提及地區康健中心將擴展至全港18區,深水埗、黃大仙等6區將設地區康健中心,另有11區先設立地區康健站。

公營醫療系統瀕臨爆煲 市民應提高身體管理意識

曹永康認為,由於現時公營醫療系統瀕臨爆煲,市民不論「頭暈身㷫」都會去醫院看病,但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可事前在地區康健中心作身體檢查、參與健康講座等,提高身體管理意識。此外,康復服務的職業、物理治療師等透過與地區社福團體合作,或者公司、學校舉辦伸展工作坊,有助教導市民「預防勝於治療」。

葵青地區康健中心採取公私合營方式,內駐跨專職醫護團隊,使服務網絡得以擴大。(梁鵬威攝)

畢業生僅一成投身社區中心工作

然而,隨著社區照顧服務的供應不斷增加,職業治療師及物理治療師卻持續人手不足。曹永康指,大部分治療師畢業後選擇加入醫管局工作,以理大為例,過去五年,有8至9成物理治療學畢業生投身醫院,僅約一成到社區中心;而職業治療師則有約一成到醫管局,2至3成做社區服務。而每年理大的物理治療學收生150人,職業治療學收生100人。他指,由於人手仍然嚴重不足,故將待何文田校園擴建工程完成後,有關的兩個學科將大幅度增加收生學額,「唔止10個、20個、30個名額增加,而係大幅度增加。」他希望治療師參與醫院專科工作外,亦能更多到社區服務,了解社區的醫療需求。

他又透露,10年前曾有美國著名精神科專家參觀本港公營醫院後,直指香港醫療服務比先進國家落後30年,尤其基層醫療的預防及治療延續性不足,「依家葵青區有康健中心,相信哩方面有追返啲,但仲落後10多年。」他又指,需向市民推廣基層醫療概念,讓他們有預防為主的意識,而康健中心可協助分流康復病人,減輕公營醫療機構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