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618上海街」項目上月完成活化 並已開放試業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8日)發表網誌,稱上海街╱亞皆老街的唐樓建築群保育活化項目「618上海街」,上月已完成保育及活化工程,並已於月底開放,用作商業及文化藝術用途。
韋志成又指,大樓內的商業部份已大致完成招租,部份完成內部裝修的商戶已開始試業,餘下商戶會在未來數個月陸續開業。

市建局上海街項目由14幢戰前及戰後唐樓群組成,當中10幢戰前騎樓式唐樓群建於1920年代,另外4幢屬於1960年代戰後興建的樓宇。(資料圖片/王譯揚攝)

韋志成表示,市建局曾為樓宇進行結構勘測,發現建築群的老化程度非常嚴重,住宅單位普遍被分成多間劏房租出,天台亦建有一些懷疑違例構築物被用作住宅用途,令樓宇出現嚴重漏水和鋼筋鏽蝕,形容已達「其結構壽命的極限」,為保育活化增加難度。

商戶已獲賠償及搬遷

韋志成又說,市建局曾邀請港大建築學院學生協助,透過訪問歷史學者、街坊口述歷史等方式,蒐集有關上海街故事。

據資料記載,現址在50至60年代設有電器行、皮具舖、茶煙莊等商舖,直至80年代步轉型以售賣建材用品為主。韋志成說,市建局展開收購工作後,有關建材舖已獲得補償,並搬遷到毗鄰的康樂街和同區附近街道,繼續經營至今。

韋志成表示,上海街項目原來的住宅單位充斥劏房,老化程度非常嚴重。(市建局網站)

三分之一店舖來自油旺區

韋志成又指,市建局團隊邀請地區內多間特色商戶進駐「618上海街」開業,現時在項目開業的店舖有三分之一來自油旺地區。同時亦邀請藝術家,以上海街一帶的地區風貌作為元素,為內部多處加添壁畫。而項目內設一個多用途房間,供地區團體使用。

市建局將10幢戰前唐樓群面向上海街的立面,以及伸延到街道之上、由麻石柱支撐的騎樓部份全部保留。(市建局網站)

「原汁原味」保育適用於考古遺址或文化遺產

韋續指,市建局當年邀請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主任李浩然提供建議。李浩然認為,歷史建築物不能以單一模式保育,「原汁原味」的保育模式一般適用於考古遺址或重要的文化遺產,如宗教建築、宮殿、政府主要建築物等;而唐樓群一類具活化再用潛力的實用性建築,除了保存它們的建築特色,亦應盡量恢復它們的實用功能。

李浩然說,「618上海街」是香港進行保育活化唐樓的良好範例。而上海街唐樓群最重要的歷史元素,在於騎樓部份所呈現的歷史街景。他說,項目保留了10幢戰前唐樓群的騎樓部份,以及支撐整排騎樓的13條麻石柱,使最具價值的建築元素保存下來。

項目活化後設有社區空間(左)供地區團體籌辦文化藝術活動,大樓內多處設上海街歷史為題材的壁畫。(市建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