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不應做錯的三件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這一年香港社會過得不易,但到了聖誕,也不無節日氣氛。聖誕除了歡樂,也是一大環保考驗。當環保問題愈來愈嚴峻,瑞典環保少女更因而獲評為《時代》風雲人物,現代都市人慶祝聖誕節的三大罪狀,香港人可以避免幾多?

去年送入堆填區的固體廢物中,廚餘佔總棄置量31%,每日3,565公噸,以每位聖誕老人重120公斤計算,一年累計有如1,084萬個聖誕老人誤闖堆填區。(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罪狀一:到會「大晒鬼」

「食得晒,先好嗌!」聖誕時節與朋友歡聚,不少市民都會選擇叫「到會」吃一頓聖誕大餐。但是節日請客,主人最怕賓客吃得不飽,往往落單時候叫了一枱食物,結果眼闊肚窄。甚至有人「朋友過多」,一晚連跑幾場,最後主人預留食物,但客人吃不下去。

上月環境保護署公布2018年度公布《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去年送入堆填區的固體廢物中,廚餘佔總棄置量31%,每日3,565公噸,以每位聖誕老人重120公斤計算,一年累計有如1,084萬個聖誕老人誤闖堆填區。

從市民角度出發,在預訂食物之前,應首先注意食物分量。如果聚會中有老人、小孩,或「胃口細」的朋友,準備的食物分量應少於參加人數,例如20人的派對,可叫15人左右的食物。而籌備派對前可先問朋友有否其他行程,避免參加者飽着參加派對,主人又為他預留了食物。而飯、麵長年屬派對的主要廚餘,落單時亦應先考慮分量。最後,餘下的廚餘也應妥善包好,再送去回收。

「噢聖誕節托它歸家,放喺廳度閃閃吓。」(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罪狀二:人造聖誕樹

聖誕歌曲《噢!聖誕樹》其中一句歌詞這樣寫道:「噢聖誕節托它歸家,放喺廳度閃閃吓」。在愉快的節日氣氛背後,人造聖誕樹對環境所做成的禍害卻難以彌補,目前市場上的聖誕樹大多以PVC及鋼製成,非常難以回收。

PVC是聚氯乙烯的簡稱,亦被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稱為「毒塑膠」,從其原料開採,製造到廢棄的整個過程,均影響環境以及個人健康。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出,若PVC混入回收再造過程,可以污染其他物料,拖累再生塑料的質量和價值。雖然社會一般印象認為塑膠同屬「啡膠樽」的可回收範圍,但PVC對回收過程有害無益,目前政府三色箱並不處理PVC。

市民若正使用人造聖誕樹,固然無法即時棄用,最好還是將聖誕樹循環再用幾年,避免一年一棵送去堆填。而經濟或環境許可放置植物聖誕樹的家庭,可留意近年環保署推出的「天然聖誕樹回收計劃」,下月3日至6日本港各區均設站回收天然聖誕樹。

禮物惡作劇時有發生,有時iPhone包裝盒收着Nokia,PS4包裝內藏數學練習等。(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罪狀三:禮物包裝紙

每年交換禮物,拆除包裝一刻,總有不少人大叫中伏。禮物惡作劇時有發生,有時iPhone包裝盒收着Nokia,PS4包裝內藏數學練習等,禮物往往代表大家對朋友的一番心意,更是友誼象徵。

然而禮物過度包裝,卻是地球危機。美國環保組織NEEF指出,美國在感恩節至新年期間製造的垃圾量比平時多25%,節日性消費的環保災難不能忽視。禮物包裝紙雖然同屬為「紙」,但聖誕節常用的反光、滑身質地包裝紙屬不可回收,一次用後包裝紙既已損毀,又不能循環再用。將禮物包得美輪美奐,變相白白製造垃圾。

減少棄置包裝紙的最根本方法,是市民開始源頭減廢。用家應減少使用包裝紙,或向相熟朋友送禮物時,可考慮使用環保紙送出禮物。假若禮物必須包好,物料應盡量選擇可以回收、未經漂白、植物漂染的紙張。在收到禮物後,市民也應該將可回收的紙張送去回收。回收前,市民可嘗試將紙張捏成團狀,若紙團散開,即代表物料不能回收。

聖誕樹頂的星星十分明亮,相傳,它代表穌出生時天上出現的那顆明星。(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當然,個人所做有限。部分品牌出產的禮物套裝,在購買之前已經包裝妥當,不少更以獨立包裝重重包裹。這些由商界帶頭的浪費,除了要商戶自制外,政府也有責任增加過度包裝的成本。例如政府可按污染者自付原則,由購買過度包裝商品的市民,以及生產過度包裝商品的業界,共同承擔堆填、回收的相關成本。政府可以選擇直接向商家收取徵費,參考台灣針對「過度包裝」的法規並加以改善。或者可以「膠袋徵費」模式向買家收取包裝費用,以遏止市民選用過度包裝產品的意欲,減少不必要浪費。

唯獨美麗的地球,才是送給後代的最佳禮物。但在現今消費主義盛行的資本社會,聖誕節容易淪為鼓吹過度消費甚至浪費的商機日子。不論在外遊玩抑或在家慶祝,市民要減少浪費,或許已經愈來愈不容易。推動社會改變,須由市民、商戶及政府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