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敗選三屆 張錦雄撼贏鄉事 逆轉勝從一盞街燈說起

撰文:李穎霖
出版:更新:

從藍地輕鐵站走來,張錦雄一身輕裝,身上穿着的是黑底、六色彩虹的「香港加油」字體上衣。在這明示立場或許會惹來爭拗的時代,張錦雄是如此的旗幟鮮明,「我競選時的直幡、宣傳品,都是黃色的!我們很『黃BB』的。」健談的他笑着道:「我覺得我要明正言順,所有東西都用黃色,緊貼反修例運動。我走政治牌就是要走到最盡。」雖然仍說着競選時的事,但訪問當天,他的身份已不再一樣,是屯門區的候任區議員,而到今年的元旦日,他亦已履新。
同是鄉郊地區,屯門鄉郊未有如元朗區的鄉村般,成為備受注目的焦點選區,但在11月下旬的區議會選舉中,民主派的張錦雄在屯門鄉郊選區以近1300票之差,擊敗了連任6屆的鄉事派區議員陶錫源。
過往曾以「七一人民批」、社民連的名義,3次出選區議會都鎩羽而歸,到今年終於成功當選。4屆選舉同是「空降」出戰,張錦雄回顧這幾場選戰結果,或許是因為時局的不同,或許是居民本來都覺得社區應該要有此改變,而在他個人的成長上來說,現在當選可說是剛剛好:「即使這次輸了,我也打算在這裏深耕4年。」

入鱷魚潭摸蜆

「街坊對我說了句說話,很有趣。」張錦雄笑笑,說:「他說我很勇敢,連這『豬頭骨中的豬頭骨』(屯門鄉郊選區)都肯選。還有個街坊說,我是『入鱷魚潭摸蜆』!」元朗721事件過後,鄉村在不少人心中,已和「鄉黑」、「危險」等概念掛勾,甚至連居民都將這地方形容為危險的鱷魚潭。作為民主派的村外人士,張錦雄出選鄉郊地區看似危機重重,但他並沒有如一般人的恐懼:「感覺上鄉郊有不同的村、不同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是否有鄉黑、黑勢力。」縱然有人會不認同他的政見,甚至出口咒罵幾句,但他說未遇上過暴力事件,「從沒人過來,把我們的東西都掃倒在地上。」

跟着張錦雄由藍地站沿着小路,他突然指着夾道的鐵絲網,說早前為了令居民不用摸黑回家而安裝的小路燈都不見了。(李穎霖攝)

跟着張錦雄由藍地站沿着小路,走入新慶村、屯子圍、青磚圍等屋村,他突然指着夾道的鐵絲網,說早前自己安裝的燈都不見了。鐵絲網圍住的範圍雜草叢生,已被業主丟空多年,中間的私家小路並未裝上路燈,居民晚上回家都需要摸黑前行,或是亮起手機的閃燈照明。選舉前初次落區,發現這問題後,他和義工在鐵絲網上安裝了10多個太陽能LED燈,方便居民出入。

「燈是你裝的嗎?」當天晚上,張錦雄就在街站遇上了這樣的提問。發問的是一個3、40歲的男子,他坦言自己當下心裏有點害怕,但仍道出了肯定的答案,不料男人上前和他握手道謝,說過去十多年來都沒有人在那小路裝燈,這令他的家人很高興。「他說:『謝謝你,張先生,我會投你一票。』」張錦雄憶述着當天的情境,仍能看出當時的不可置信。

安裝小路燈對張錦雄來逆或只是個小舉動,但卻打動了部分居民。(李穎霖攝)

LED路燈成感動票源

社區新人甫落區就帶來改變,為居民留下深刻印象,「大家都會有期望,覺得我是否可以做更多。」張錦雄如是說。臨時安裝的路燈不翼而飛,要安裝永久的路燈又需得到業主、村長和路政署同意,這或許需要很長的時間,但他未打算在此之前就撒手不管。「做完訪問後,我就打算去安裝新的燈了。」張錦雄續道:「我相信居民都會理解我盡力了。」

安裝路燈這小小的舉動,卻帶來意想不到之效。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後,張錦雄謝票時曾問百名街坊,為何將手上一票投了自己,最後歸納出有2、3成是「感動票」。「感動」的源頭,除了是被他安裝LED路燈之舉,有街坊更被他的政綱、擺行站之頻密打動,而感動以外,另有2、3成票源,是來自街坊對去屆議員的不滿。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後,多棵塌樹留至今日仍未清理。(李穎霖攝)

一邊走向村內連接巴士、輕鐵站的小路,張錦雄邊指着檔住了去路的多棵塌樹,說這些都去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後,留至今日的殘局。「我落到區也覺得很驚訝,有些街坊也說,為何這區好似沒有區議員。」被他形容為「落嚟兜個圈」已能看到的問題,在村內持續了一年兩個月,至數星期前,張錦雄終聯絡了政府部門,清理塌樹:「街坊說終於有人理,像是看到了希望。」

塌樹檔住去路逾年,張錦雄這應是「落嚟兜個圈」已能看到的問題。(李穎霖攝)

選舉前6星期才「空降」到屯門,張錦雄在區內沒有知名度,亦只有裝路燈、清塌樹等小小的政績。居民仍願給這社區新人選票、一個服務社區的機會,他估計有近半選票是和近日的社會事件有關。「有些街坊會將區議會選舉當作公投,作出表態,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在整場選舉中,時局還是最大的助力,但也是因為這樣的時局,才令曾三度敗選、淡出政界的張錦雄,再次出選,甚至走入議會。

村都那樣?並不

曾以「七一人民批」、社民連成員、支聯會常委的身份活躍於社運界,張錦雄在2011年第三次敗選區議會後,轉往內地發展推廣性教育、愛滋病平權的組織,淡出香港政界,惟去年被指違反內地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被禁足內地5年後,才回港工作。至反修例運動展開,有人重新提起區議會這條地區戰線,發起「反自動當選運動」,並鼓勵他出選,張錦雄才考慮重投政界。

「我有幾個原則,要先讓在反修例運動中覺醒的素人、當區居民出選。」張錦雄說完,再解釋:「等於我們在2003年,也是因23條覺醒而出選。我不希望被認為是機會主義。」觀望着觀望着,最後到只剩幾個白區時,他才選擇了屯門鄉郊選區。來自粉嶺,張錦雄不止是區外人,更是個村外人,但居民對此並未介懷:「我以前選旺角、大埔,選民都會問,我是否住在該區。今次選民都沒有理會。」

鄉村在不少人心中,已和「鄉黑」、「危險」等概念掛勾,但張錦雄說並非「村都那樣。」(李穎霖攝)

這個年頭的選舉和以前不同,回想起2003年第一次出選,張錦雄作為「七一人民批」成員,乘着的七一的氣候,出選油尖旺區議會旺角南選區。「當時我們玩嘢,不穿西裝、不打呔,不要名人站台,又染金毛,最後輸了百多票。」結果相當「唔抵」,但當時的選民不接受這一套。然而,今屆選舉,張錦雄的競選單張上,仍是用上他穿著背心的相片:「我問過街坊,他們說,我現在穿甚麼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我的政綱,我的政見。」

社會運動令人區分旁人、商戶是「黃」是「藍」,而鄉村往往都會被認為是「藍得發紫」,但張錦雄說並非『村都那樣』。雖然屯門鄉郊區的前議員曾在2007年的區議會選舉中,勝過民主黨的許智峯,但他以立法會選舉為例,該區的票站中,有不少的選票皆支持民主派。

「我們餓了很久。」居民這句說話,令張錦雄十分深刻。此「餓」並非生理上的「餓」,而是對投票的渴望。除了2007年的區議會選舉,屯門鄉郊區的選舉不是鄉事派對鄉事派,便是議員自動當選,「街坊說,這次是真正有選擇。」張錦雄道。

3屆敗選的教訓

縱然有街坊鼓勵,張錦雄選前預測自己有8成機會會輸,而剩下的兩成亦不見樂觀:「那兩成是或許有機會會贏。」至投票當日傍晚,見到對手「黑口黑面」,還找來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站台,他方覺得自己有點勝算。最後,選舉結果是張錦雄預想中的兩成,而屯門鄉郊選區的投票率亦由去屆排名全港尾三的31.9%,增至本屆的69.18%。

3歷敗選,張錦雄自我檢視過後,了解到留在社區工作的重要。(李穎霖攝)

賽後檢討,總有個「What if」。真的如他預想中的8成,第4度落選,該如何是好?張錦雄說選前已想過這問題,決定仍會留在在區內服務4年:「這是我之前敗選3次的檢討。」2003年在旺角南敗選,張錦雄07年再戰該區,再度落敗。「我(敗選後)沒有留在社區工作,就用社民連的名字參選。」2011年參選大埔寶雅選區亦然,他續說:「這樣不會贏。」近10年的光景過去,社會局勢改變,張錦雄亦變得成熟:「現在當選可能剛剛好。」

學做區議員

初次成為區議員,張錦雄坦言很多事的需要學習、處理,作為新手議員,上任前他已跟一眾當選素人一同參與其他區議員開設的工作坊,了解議員的工作,亦和元朗區的議員一同商討聯區的社區問題。正式履新前,他亦曾和居民會面,了解區內問題,「有任職公務員的居民說起交通問題時,拿出了很厚、很專業的一疉建議書,跟我解釋他想出解決方案。」張錦雄說居民對社區事務如此投入,是以往少見的現象:「我跟他說,到時約官員到村巡視時,他也一起來,一同向官員講解。」比起區議員一人全部「攬上身」,他說問題應是議員和居民聯手,一同解決。

作為新手議員,張錦雄坦言很多事的需要學習、處理。(李穎霖攝)

屯門區內交通、早前的不明異味,種種社區問題堆積如山,但張錦雄說除了民生的事項外,亦想把各種議題、價值,向區內居民介紹,當中包括他一直推動,關於性小眾平權的議題。在想法較為傳統的圍村中,他的想法似乎較難實現,但他不以為然:「即使不想,圍村也正在受時代的衝擊,他們也要改變。」要達這個目標,他說要先從做好民生事項開始,再和居民打開這些話題:「不管在檯底想推動多少像民主、人權等價值,一下子就和別人說這些,他們也聽不入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