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2蚊搭車」既要放寬年齡 更要修正機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周二(14日)公布一系列民生措施,包括放寬「二元乘車優惠」至60歲以上的長者。長者乘車優惠原意鼓勵長者出門接觸社會,惟60至64歲長者一直被排除計劃之外,現修訂計劃總算是修補漏洞。然而二元優惠計劃自實施以來,亦衍生不少問題,政府放寬年齡門檻的同時,必須着手解決。

「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畫」,俗稱「兩元乘車優惠」自2012年實施,過去受惠對象只包括65歲以上長者、65歲以下殘疾綜援受助人,以及65歲以下的傷殘津貼受惠人。他們可以每程2元的優惠票價乘搭港鐵一般路線、專營巴士、渡輪和專線小巴,同為「銀髮族」的60至64歲人士則未能受惠,故不少政黨過去均積極支持放寬有關限制。然而,有關計劃的財政開支持續上升,已由首年的4億元增至目前的14億元。勞福局局長羅致光2018年曾指出,若然降低合資格年齡,「承擔額會大幅增加」,因此不會檢討。

特首林鄭月娥今(14日)聯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公布一系列民生紓困措施。(羅君豪攝)

如今政府「轉呔」,打倒昨日自己,總算是願意修補漏洞。香港社會一般以60歲為退休年齡,但政府近年有意鼓勵仍未屆滿65歲的「銀髮族」就業,甚至因此不惜調高綜援的門檻至65歲。不論60至64歲人士是否已退休,同樣需要政策鼓勵出門,或為方便就業,或為接觸社會。特別在就業方面,不少年屆六旬者面對額外困難甚至剝削,政府如能提供交通補貼作誘因,相信能更有效達成相關政策目標。況且,政府不少政策(特別是房屋政策)中長者的「門檻」仍為60歲,津助65歲以下長者出門理論上亦不無道理。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放寬長者交通津貼的門檻理據充足。

須先檢討補貼機制

政策放寬門檻無疑方向正確,多年來其執行卻有不少弊病,如政府不先予以修正,放寬60至64歲長者受惠交通補貼只會令問題惡化。首先,「二元乘車優惠」的效率成疑,由於長者在乘坐大多數交通工具車費僅為2元,故受惠者慣性「見車就上」,無視車費多寡,儘管往其目的地的路程不長,他們也會選擇乘坐車資較高的長途線,導致政府須作出更多的補貼。

政府去年已為132萬名合資格長者津貼14億元,即平均補貼每名65歲以上的長者1,060元,按目前有57.6萬60至64歲人口計算,政府須增加額外6.1億元。相比之下,政府用作補貼超過220萬名市民通勤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所用的公帑只有23億元(未來計劃修訂後將升至31億元),每名市民只得不超過300元的補貼(將來為400元)。兩相比較,若對長者總共20億元的公帑被質疑無法用得其所,必然引起「不公」爭議。

「二元乘車優惠」的另一個弊病是降低繁忙時段的交通效率。繁忙時段乃打工仔及學生分秒必爭的時間,但「二元乘車優惠」令更多長者乘車,降低交通效率,例如短途客「見車就上」,其上落不但容易增加長途線的整體車程,更會產生短途客佔去長途客座位的情況,跨區上班市民因而難以上車,候車甚至整體通勤時間因而增加,難怪不少市民心生怨憤。

其實小至早年的關愛座爭議,大至不同的交通補貼,一些本意為照顧長者、促進長幼共融的政策,卻可能令青年誤認為他們佔盡「着數」,實是可惜。要防止放寬政策有機會加劇誤解,政府必須先檢討「二元乘車優惠」計劃的弊端。

有人指關愛座已變成批鬥座。(資料圖片)

針對優惠避免濫用

「01觀點」曾提出,政府可改以劃一折扣代替劃一車資津貼,使車程不同的路線可在車資上產生差異,提供誘因讓長者選乘短途線。另外,政府亦可設定限時優惠,只許長者於平日非繁忙時段和假日時段享用優惠,減少對繁忙時間上班上學人士造成影響。當然,政府如要鼓勵長者就業,可豁免60至64歲不得於繁忙時間使用優惠的限制,在具體操作上只要規定此年齡階層人士必須使用個人八達通,而非一般的長者八達通,即可排除市民於繁忙時間濫用優惠。

長遠而言,政府更應該正視其他市民的交通負擔,降低各年齡層的開支,消弭矛盾。政府理應從速研究回購港鐵,再徹底降低車費,例如實施人人2元搭港鐵,拉低港人公共交通工具開支。另外政府亦須研究於新界西北另設全新商業中心區,根治全港的居職分布不均問題,減省市民跨區通勤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