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校長老師倡加強中學生軟實力 建議課程考評制度更具彈性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教育局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正檢討中小學課程,中大香港學生能力國際評估中心(HKCISA)及香港中學校長會今日公布中學課程改革的調查研究,訪問共183位校長及逾千位教師,結果發現有超過八成受訪校長及教師表示,未來課程最重要目標是加強「個人轉化及變革能力」,包括培養學生自主行動和承擔責任、處理矛盾和衝突的能力等,建議加強價值教育及生命教育,發展學生軟實力,以應對社會狀況的挑戰,又認為應增加大學學額,檢視收生要求等,令更多有潛質的學生能繼續進階升學。

HKCIS中心及校長會於去年9月,以隨機抽樣方式,邀請逾1,300位校長及教師參與問卷調查,探討中學課程的政策成效、實踐及困難。

研究結果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表示,未來課程最重要目標是加強學生「個人轉化及變革能力」,包括培養他們自主行動和承擔責任(89.5%)、處理矛盾和衝突的能力(85.4%),以及運用多元素養如批判思維來解決問題及改善現況(84%)。另外,亦有八至九成受訪者表示,應加強學生「共通能力」發展,包括人文素養、尊重及包容多元意見和文化。

中學校長會課程發展小組召集人李雪英 、HKCISA中心總監何瑞珠及中學校長會副主席連鎮邦今日發表中學課程改革調查研究。(胡家欣攝)

倡加強價僅教育 教排解衝突

反修例風波下,年輕人正經歷社會重大衝突,中學校長會課程發展小組召集人李雪英表示,不認為結果與反修例事件有關,教育工作者提倡的課程目標,正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建議,學生未來應具備的素質相同。她又指,香港當前的社會狀況並非獨有,各地亦思考如何教育年輕人面對衝突,接受多元價值,理性討論,排解紛爭。

HKCISA中心總監何瑞珠認為,面對社會狀況,成年人有不同政見與價值觀,正要協助年輕人面對社會狀況,又認為毋須對國民身份認同的價值教育避而不談,她認為民主自由都是中國核心價值,「正正係要攤出嚟傾。」

調查指,為培育學生具備上述質素,約八成受訪者均表示,須持續加強價值教育(81.7%)及生命教育(81%)。不過,李雪英認為,教師為日常教學已疲於奔命,應加強教師支援,令他們有空間處理價值教育。何瑞珠則認為,價值教育應走出班房,讓學生可與社區互動,透過如義工服務去體會及學習。

建議加大學學額 增加升學率

中心及校長會指,研究反映教育工作者普遍認同,本港課程須加強裝備學生面向世界,課程緊扣國際價值,發展學生軟實力,又建議課程及考評制度須更具彈性,目前高要求、高風險的中學文憑試須作出適切調節。中學校長會副主席連鎮邦表示,新加坡大學入學率有五成,內地部份城市有七成以上,為何香港學生能力高,本地大學入學率依然與先進城市有莫大差距,認為應增加大學學額,檢視收生要求。現時本港僅約兩成幾考生可考入八大資助大學。何瑞珠續指,過半數受訪者提出建議調節大學入學門檻,例如四個核心科可拼棄「3322」規定、總和達10分,或以最佳六科達14分,作為大學入學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