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星蹤|冼灝英由孱仔學拳悟心得 忌求快亂操宜先練體能|拳王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無綫電視台慶劇《拳王》最近上映,冼灝英是該劇動作指導。入行四十年,他是香港大聖劈掛由國術擂台跨界泰拳擂台領軍人物之一,多年來教授國術和泰拳,訪問當日他隨手指著牆上一張2019年東亞泰拳錦標賽運動員海報,「這個女拳手有來《拳王》(2021)的記招,她說自己是看了第一代《拳王》(2012)才學泰拳。」

戲裡戲外,冼灝英以不同渠道推廣武術,談起拍搏擊動作劇,不少演員要讓他由零操起,他笑言自己由孱仔開始學武,很明白如何由頭學起。分享教拳心得,他指功夫不止練體能,還可以練腦筋,與其無目的日操九個鐘,不如先針對個人弱項練起!

文、攝:賴家俊

無綫電視劇《拳王》動作指導冼灝英。(賴家俊 攝)

身形高大、怒目圓睜,黑實粗獷,銀壇鐵漢是八九十後成長一代對冼灝英的印象,一身好身手卻是由弱者變強的歷練成果。「小時候我是孱仔一名,十二歲在堂兄冼林沃介紹下才師從大聖劈掛陳秀中師傅。師傅說我打沙包無力,要我早上先學跑,慢慢力大了再提高要求,要我夜晚再跑多次,足足操了兩年體能,師傅才給我教功夫學兵器,而我至今仍有長跑習慣。」

【延伸閱讀】【武打星蹤】冼林沃:將國術融入有繩擂台先鋒

【大聖劈掛】《猴拳寇四》:一代宗師陳秀中 演活師祖猴拳神髓

國術踏足當代搏擊擂台

大聖劈掛是本港早年跨界參加其他搏擊比賽的國術門派,陳秀中曾言「學功夫唔上擂台做乜?」因此他有不少門人參加擂台比賽,冼灝英也是其中之一,先後打過國術擂台和泰拳例自由搏擊,泰拳擂台經驗讓他明白練好體能是學習不同武術最重要基礎。

「其實不論怎麼門派,練好體能是打好根基,也讓自己學其他新東西時會更快上手。」現在泰拳賽例很有效保護拳手和強化技術,他認為體能和技術外,打泰拳還要多練抗打,畢竟上到台除了看誰拳重外,還要看哪一個較捱得。例如大聖劈掛當中的劈捶十分講夠力量,更會輔以藥酒練鐵沙,不論怎麼門派只要肯多練好身體受擊反應,轉戰泰拳擂台時會更得心應手。

冼灝英早年與一眾大聖劈掛同門參加泰拳賽例比賽。(賴家俊 攝)

影視題材激勵觀眾學拳

八十年代邵氏動作演員訓練班畢業後,冼灝英加入了劉家班(劉家良的團隊),曾擔任多套電影替身和副動作指導,後來加入電視台出任多套動作劇武指,見盡四十年來香港動作片的拍攝變遷。「香港動作片製作雖然相比劉(家良)師傅年代在時間上壓縮了很多,但品質並沒有變差,動作指導依然很用心度招設計動作,依然對全世界很有影響力。」

多年來,不少演員因為參與動作拍攝而找他學武,對於教導新手演動作,他會參考自己學武經驗,先要學員練好體能,有力做好協調,為他設計動作才好看。「依家好多人好急,上網睇片見人做到個靚動作便照去做,但那些動作要打得靚其實好考腳力腰力,你無力學人做便很易受傷。」

談起這次拍攝《拳王》,他認為現在科技發達,觀眾很容易看到真實的拳賽,但他相信擂台比賽的影視題材仍然精彩吸引,因為這些故事往往看一個人如何磨練意志踏上擂台,看到角色成長的鬥心壯志,激勵人心,甚至有人會因此受激勵而學拳。「網上大把拳賽可以看,電視劇是要帶動觀眾投入角色,看角色怎樣成長起來走上擂台。」

開拍《拳王》時,他有六個星期訓練演員,監製建議演員朝九晚六跟他操練,他馬上提出建議,談及一些人對「狂操」的誤解。「打沙包八九個鐘消耗極大,透支了還怎樣工作拍戲?為拍動作練體能不用下下八九個鐘。我會先為演員分三組,先試下他動作,找出各人的弱項再作針對練習,肩硬的鬆肩、腿弱的練腿力,這樣每日練兩三個鐘便很有效果。」

+3

參與演員訓練,他大讚譚俊彥和張振朗二人極具潛質。「譚俊彥有狄龍大哥的因子,我早前在另一套劇和他又打一場,見到他在《拳王》打泰拳打得好好,另一套時裝劇又打到難打的動作,他的體能和時間掌握很好,再投放多些時間可以做動作演員。」又大讚張振朗「拍《拳王》時連拍九場擂台賽,日日拍十幾個鐘,見到他由起初身心俱疲到第二三日已開始復操,好勤力又快上手。」

【延伸閱讀】【武打星蹤】黃澤鋒:擂台上拳證要有團火

【武打星蹤】菁瑋:追尋演員專業為目標

教小朋友學武培育新一代

除了教授藝人外,冼灝英亦培育新一代學習國術,已教小朋友練武將近二十年。他認為時代不同,現在不能像從前以軍訓形式教拳,要用其他方法讓小朋友專心。若果小朋友有體能的可教他多些,體能不夠的便會給他一些招式去記,肯記招有助他們投入訓練忘記疲累,「國術有很多把子兵器和套路動作給他們去記去練,所以說功夫不旦幫助小朋友練體能和平衡,也幫助他們練腦筋。」

訪問當日,冼師傅看到筆者一些身體問題而贈醫,原來除了鐵打骨傷外,他十多年前也學醫準備向中醫轉型,見到患者忍不住要施以援手,俠骨柔腸,難怪桃李滿門,成為圈中多人敬重的師傅。

大聖劈掛冼灝英。(賴家俊 攝)

【冼灝英徒弟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