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兩大陣營「擴招」 這次危機如何改寫歷史

撰文:陸一
出版:更新:

這個世界圍繞是否譴責和制裁俄羅斯,形成了兩個陣營,並幾乎在同時召開了兩場「英雄大會」。

6月23日,為期兩天的歐盟峰會在布魯塞爾舉行,授予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的歐盟候選國地位,也為接下來將要召開的G7與北約峰會拉開帷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約峰會,美國在北約之外還邀請了日本、韓國、加拿大、澳洲,組建一支「發達國家聯盟」。

前一天,由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全球五個最強的發展中國家組成的金磚國家峰會6月22日在北京舉行視頻峰會。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金磚峰會警告,不要搞「擴大軍事聯盟」。拒絕譴責制裁俄羅斯的莫迪、博爾索納羅、拉馬福薩,也與普京一起「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很有趣的一幕形成了:

1975年,面對資本主義危機氾濫,隨着美元危機、石油危機以及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二戰的戰勝國美、英、法、加吸納了戰敗國德、日、意加成立七國集團(G7),並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吸納冷戰宿敵俄羅斯變成了八國集團(G8),成為世界經濟的決策力。然而,G8「開除」了俄羅斯,實際上歐美之間的「離心」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但當下,他們有最大共識——制裁俄羅斯、搞禁運、資本抽離,不論是不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2018年6月9日,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攝影師拍攝到默克爾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峙,這幕經典畫面被指完美反映當年G7峰會各國元首間的張力。亦可清楚可以美歐之間的「間隙」。(Jesco Denzel/德國聯邦政府 via 美聯社)

而,這支「發達國家聯盟」也是自身難保。且不說美國已經創下40年來最高通脹,倒逼拜登政府必須採取更極端的貨幣緊縮政策,造成資本市場劇烈震盪。坦白說,畢竟美國手握美元這件獨一無二的「武器」,最難的只是拜登政府如何在中期選舉上交代,但短期而言,雖然美國經濟面臨衰退,但也絕對好過於其他經濟體。

而其最佳盟友日本就非常慘。日元兑美元跌破136,創下24年新低,更糟的是市場預判近期就將繼續下探140關口。日元從傳統避險貨幣淪為今年年內表現最差的貨幣還僅僅是一個危險信號。能源價格和產業老舊這兩大原因雙向夾擊日本,使日本的貿易逆差愈來愈大,這對日本這樣的出口型國家來說,是「死結」,進入了死循環。日本現實是非常殘酷的:不加息,是慢慢「死」,加息,是快點「死」。

而歐洲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姑且不說,深陷能源危機,5月歐元區通脹率按年率計算達8.1%,連續第七個月創歷史新高,歐央行不得不考慮加息,這直接引發歐債掀起驚濤駭浪。投資者紛紛拋售南歐邊緣國政府債券,尤其是債台高築的意大利首當其衝。歐債會不會出現2.0版,不得而知,但一旦「黑天鵝」變為「灰犀牛」,歐洲甚至無力拿不出當年的應對方法。

坦率說,這支「發達國家聯盟」真是「泥菩薩過河」。

話分兩頭,再看另一邊。2009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後,中、俄、巴、印,在葉卡捷琳堡組建金磚合作峰會, 2011年歐債危機後邀請南非加入,從金磚四國變成了金磚五國。在金磚五國的機制下,大中華經濟圈,歐亞經濟聯盟經濟圈、美洲南部經濟圈、南亞次大陸經濟圈,非洲南部經濟圈,這些原本的資本主義殖民地與原材料市場聯合了起來。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

中國與這些金磚國家相互貿易互補性更為顯著。從貿易結構看,中國向其他金磚國家出口工業製成品,而其他國家向中國出口原材料和能源類產品,發揮資源優勢。漸漸地,其實發展中國家形成了糧食、畜牧、石油、天然氣、稀土、鋰礦等原產地同盟。而且,不容忽視的是,在體系內,廣大新興經濟體不再內卷殺價,也不再向單一的向發達國家源源不斷提供廉價的原材料和初級製造品。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也有一個「發展中國家聯盟」的存在。

今年以來,疫情、全球通脹、地緣政治動盪,以及聯儲局貨幣政策轉向都在不同程度的衝擊新興市場經濟體,引發匯率貶值、出口收縮、外債違約、資產價格大跌、經濟增長轉弱等風險,在利益的驅動下,從阿根廷到沙特,從伊朗到土耳其,這些新興經濟體也都在積極準備應對全球金融風暴。對於這些新興經濟體來說,尋求「庇護」也是不二法門。

有趣的現象是:北約將藉助俄烏衝突,重新凝結內部力量,試圖組建更為廣闊的發達國家聯盟;而金磚國家也盡力協調內部,修改規則以容納更多的金磚夥伴國。金磚會議已經明確「支持通過討論進行金磚國家擴員進程」。

首先,概念要說清楚,北約、金磚,根本在概念上不是一回事,坦率說也沒有可對比性,更不形成所謂「同盟」對抗。只是在當下,湊巧的時間節點,有了有趣的對比現象。而事實上,也是誰搞定了自己的內部,誰就能夠在這場競速賽中先行一步。而這背後,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治理理念的「競爭較量」——這是人類歷史上歷次危機中從未出現過的一幕,也是這一次百年未有大變局的最大變數。

其實,不得不說,很可惜的是G20的缺位。

1999年,在德國科隆G8峰會提出成立20國集團。之後,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中美聯手,G20在華盛頓舉行第一次峰會,取代八國集團成為全球經濟最主要的合作機制。坦率說,如果不是危機的倒逼,既得利益集團不會給後來者讓出位置,國際經濟秩序也不會隨之調整。

2022年2月17日,印尼在雅加達舉行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各國代表出席會議。(AP)

原本,G20在次貸危機後應成為主導全球經濟的組織。然而,如今,新一輪的全球危機已經近在眼前,可是這一次,原本應該摒棄前嫌團結合作的情況,有了一些變化。隨着俄烏衝突的爆發,五眼聯盟國家紛紛與俄羅斯勢不兩立,對今年的G20輪值主席印尼施壓,要求將普京排除參會名單,並四處遊說尋求剝奪俄羅斯的G20席位。G20國家在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前,聯手將其消滅的可能已經微乎其微。

但,危機具有強烈的再分配效應,它必將導致大國實力的轉移和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大變化。過往無數次已經驗證,未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