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僅設一間SEN英文學校費用貴 研究揭少數族裔SEN學生遇語言障礙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少數族裔社群求學需要欠缺照顧,明愛專上學院最新公布一項研究,發現南亞裔學生,在特殊教育系統中,尋求支援時面臨更多制度性障礙,例如英語的特殊培訓不足、欠缺資助英語特殊學校等,另外亦要面對歧視等問題。
研究團隊指出,目前香港欠缺資助英語特殊學校,大多數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數族裔學生,要在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特殊學校接受教育;至於本港唯一一間英語特殊學校,沒有政府津貼,而雙語私人訓練中心收費昂貴,有關家庭未必能負擔,令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數族裔學生,難與其他小朋友有一樣的接受教育機會。

研究團隊於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間,在本港南亞社群中收集數據。研究團隊向15個育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南亞家庭進行訪談,其中6個家庭為巴基斯坦裔,5個尼泊爾裔,4個為印度裔。在不同類型的特殊教育需要中,受訪家庭孩子大多屬智力障礙或屬自閉症譜系障礙。另外團隊亦通過訪談,收集了特殊教育系統中教師、社工等7名專業人士的數據。

評估工具大多用中文 評估有機會被延誤或不準確

調查結果發現,南亞裔學生在特殊教育系統中,尋求支援時經歷更多制度性障礙,如獲資助的特殊教育培訓,大部份以粤語為教學語言,英語教學只能在收費高昂的私立特殊教育培訓中心找到,大部份受訪家庭未能負擔;而評估工具所使用的語言亦大多是中文,為非華語兒童和學生進行評估,評估會被延誤或不準確。

現職城大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客席助理教授的首席研究員郭儉指出,目前香港欠缺資助英語特殊學校,是制度性障礙,故此大多數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南亞少數族裔學生要在以中文為教學語言的特殊學校接受教育,而唯一一所英語特殊學校,卻沒有政府津貼,而雙語私人訓練中心費用昂貴,受訪家庭未能負擔,造成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數族裔學生,難與其他小朋友一樣,有相同的接受教育機會。

郭儉指出目前香港欠缺資助英語特殊學校,而唯一一所沒有津貼的英語特殊學校以及雙語私人訓練中心費用昂貴,不少家庭未能負擔。(馬煒傑攝)

調查又發現,社會歧視依然存在。有受訪者提及日常生活中,遭遇細微的語言攻擊,郭儉引述有受訪者帶小朋友求診時,聽到醫生叫他們「返屋企」,指當時的語意是叫他們回到家鄉。郭儉認為,一些專業人士忽略一個事實,即使有特殊教育需要,南亞裔學生也是香港公民,有權接受教育和醫療服務。

調查又發現,有家長混淆了特殊教育的需要,以爲只是因移民需要適應。有關家長相信隨更好的單語環境,遲緩的語言能力在孩子長大後會自動改善。郭儉指,有關觀念可能導致未能及時評估和介入,如有家庭曾在子女11歲時,才發現有特殊學習需要。

倡設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資助特殊學校

研究團隊建議,教育局、社會福利署、醫院管理局及各非政府機構等,應共同作出努力,如應在資助特殊教育培訓中,更廣泛地使用英語,並設立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資助特殊學校,亦可為學生提供財政支援,以便他們獲得非資助的英語特殊教育培訓。

另外,團隊亦建議,提高少數族裔對特殊學習需要的認識,確保有關家庭能及時為小朋友作出適當評估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