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要做鹹魚!】中大報告揭市民欠生涯規劃 斥社會側重學業成績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去年底,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一句說話觸怒港人:「學生自殺因沒有做好生涯規劃。」其實生涯規劃是什麼?是不是把中學生全部推上大學便算是做好生涯規劃,畢業做專業人士就是最好計劃呢?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下稱「信託基金」)委託本地大學進行調查,有關報告指7成操粵語的香港居民並不知道何謂生涯規劃。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今日亦發表調查結果,指有3成學生對何謂生涯規劃表示「略有所聞」或「一無所知」。

說話是這樣,可是有近9成高中生還是一條「鹹魚」。(電影《少林足球》擷圖)

所謂「人沒有夢想與鹹魚沒有分別」,但事實上就是有一群高中生對未來的事業沒有想法,也不了解何謂「生涯規劃」。

中大教育學院院長梁湘明教授指,良好的生涯規劃,目標並不是要所有學生都能升上大學,而是希望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並計劃自己的人生路向。而學院是次為「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CLAP for Youth @JC,下稱CLAP)進行了一系列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75%受訪高中生曾聽說過「生涯規劃」,但有近9成學生對未來的事業感到不同程度的迷惘。

一類學生沒Plan 另一類只有一個Plan

「工作」不等於「事業」。
協恩中學升學及就業輔導主任李國良老師
不論有方向,還是沒有方向,也需要為未來好好打算。(資料圖片)

有參與CLAP計劃的協恩中學升學及就業輔導主任李國良老師,以自身的見聞分享說:「很多學生不了解自己的興趣在哪兒,也有些學生因為能力很平均,不知道應該向哪個方向走。」他又表示,有另一類型學生卻是太了解自己,僅計劃了Plan A,沒有預備萬一考試失手時的Plan B。他認為,生涯規劃的重要之處是能夠提供測試,令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適合什麼工作,也能提供不同的路徑,作為第二手準備,協助他們達到目標。

他又解釋,「工作」(Job)是有別於「事業」(Career),例如學生喜歡煮食,中學畢業後可以做廚師,而若然他有計劃「事業」的話,便不僅滿足於工作,甚至他日或能開設自己的餐廳,大大發揮所長。

社會太重視學業成績 學生就業資訊來自電視

而信託基金的調查結果又顯示,72%受訪的公眾人士同意「香港社會太側重學業成績,這樣會窒礙青年人的人生事業發展」的看法,93%受訪者亦同意「青年人有不同的潛能和興趣,社會應提供多元化的出路,讓他們盡展所長」。

不過,香港升學的學科有限,未必能滿足高中生的生涯計劃亦是事實。梁湘明教授指,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不能提供所有資源給學生是可以理解的,惟政府暫時未有到校的生涯規劃支援服務,因此他盼透過CLAP等計劃,為教師提供培訓,並透過提供資訊和參觀活動等,幫助學生放眼世界。

而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職學定向組主任劉振波老師亦同意,「學生對未來的想像和就業資訊多來自電視和父母,不得不說他們的視野比較狹隘。不過我們將透過不同的計劃,向學生提供更多的資訊,或帶他們去參觀政府部門去了解實際工作的情況,令他們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

(右起)協恩中學李國良老師、中大教育心理學系專業顧問陸秀霞博士、中大教育學院院長梁湘明教授、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高級經理應鳳秀女士、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劉振波老師及梁君婷同學。(王淑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