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難民日】澳女讀建築唔起屋 幫聯合國建難民營:他們也是人

撰文:洪藹婷
出版:更新:

前陣子有一條影片,拍難民營中的難民用膠樽疊起來起屋。和Phoebe Goodwin談起這種做法,「沒有一種材料是萬能,建立難民營沒有定律。」她是建築師,在聯合國難民署的職位是Shelter Specialist,她的意思是一個地方可以用膠樽建營地,不代表其他地方可以,每個地方的氣溫不同,有些地方的膠樽並不是隨手可得。
她在約旦難民營和80,000名以上難民一起生活,工作瑣碎如檢查冷氣、誰家生了小孩要換營等等,對她而言這才叫實踐建築的意義:維護人的尊嚴,讓人學會獨立:「難民像你像我都是人。」

Phoebe說,難民營中的社區是自然生成的,非經規劃。(相片由UNHCR提供)

世界第二大難民營 最高峰住120,000人

2012年Phoebe在澳洲讀完建築,想也沒有想過要加入私人建築師樓起那些四四方方玻璃幕牆的摩天大廈,就加入聯合國難民署建營地。她分別在瑞士日內瓦、剛果和希臘待過,有時親手劃一個難民營地的地圖出來,有時找一些城市內的荒廢建築物安排難民入住,難民有時一住就是20年,有時只是短期待1、2年。

但是她說沒有一個難民的家是她建的,甚至營地是不是他們的家她也不想代為回答。所有Shelter其實由他人捐贈,Shelter是難民漂泊來到營地時,獲分派的第一樣東西,它好像是一種有形的安定,但是難民如何在Shelter中真正安定,Phoebe說是靠難民自己。拿到Shelter後,他們會獲得一個地址號碼,接著難民必須靠自己雙手建立起一間可住的屋,水、電、廁所通通自己動手。

舉例位於約旦和敘利亞邊境的難民營Zaatari,Phoebe今年初才加入。那是世界第二大的難民營,按人口計為約旦的第四大「城市」,接收大量受敘利亞內戰影響的難民,最高峰有120,000人住在裡面。裡面的人以前住臨時Shelter,現在全部搬進貨櫃似的「架步」,總計有23,000個,每個最多容納6人。Phoebe介紹23,000個「架步」分為12個區,每區內再分為不同座,每座又有不同單位,這些單位各自有自己的住址,方便分辨也方便管理。

難民營的架步多數由難民自行負責建設,讓他們可以獨立。(相片由UNHCR提供)

難民爭取獨立沖涼

營地裡哪裡是學校哪裡是操場,全部也是難民按需要自然生出,非由建築師刻意規劃。Phoebe說社區本來該是這樣,自然生出來的,沒有人能控制。她和其他建築師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營地走來走去確保沒有人阻礙緊急通道,坐在架步辦公室內等有需要的難民來反映:冷氣機壞了要找人來修理、沒有電力供應(因為資助只夠提供8小時電力,營內晚上6點至凌晨3點才有電)、或者難民結了婚生了小朋友,要求遷居。

無法自然生出來的設施,就靠人由無爭取到有。Phoebe說,在她來Zaatari難民營前,營內淋浴設施集中在一處露天位,多個家庭輪流共用,但是開始有難民發起行動爭取要獨立廁所,於是他們嘗試在屋旁邊自設淋浴間,事情引起約旦當局關注,協助慈善組織推行一個計劃在每個架步旁建獨立廁所,家家戶戶也有,那些架步才是今日Phoebe看見的樣子,她說:「很多時候要向這些難民學習,他們生命經歷那麼多後,還有能量建立自己的房子、有能力正視自己的需要。」

Phoebe Goodwin在聯合國難民署做Shelter Specialist,她旁邊的營就是難民營中用的臨時營。(洪藹婷攝)

建築在築什麼……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最新數字,2016年全球流離失所的人已多達6,560萬,其中難民有2,250萬人。最後能夠回到自己原國家居住的人只有約55萬人,佔不足2.5%。

搭建Shelter的技術,Phoebe說最多用8小時一定學懂,他們熟手的專家不用1小時便搭好一個。技巧容易學,但是作為建築師,當初畢業時想也沒想過去起私人樓,因為她一直認為,「建築不只是建大廈,它的意義遠遠多於此,難民營並不是三塊布或四幅牆圍成,它是一個容身之所,提供私隱、安全、尊嚴以及獨立,裡面的人然後才有機會接受教育、發展經濟、環保等等。」

約旦難民營的地圖。(受訪機構提供)

12個關於難民的數字(截至2016年)

全球流離失所的人(Forcibly displaced)):6,560萬
回到原國家居住的難民人數:55.2萬
在37個國家定居的難民人數:18.9萬
每日被逼逃離家園的人數:2.8萬
每分鐘被逼逃離家園的人數:20人

55%難民來自以下三個國家
叙利亞(Syrian Arab Republic):550萬
阿富汗(Afghanistan):250萬
南蘇丹(South Sudan):140萬

接待最多難民的三個國家
土耳其:290萬
巴基斯坦:140萬
黎巴嫩:100萬

資料來源:聯合國難民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