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陶缸佳釀八千年 在歐俄之間尋覓葡萄酒天堂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倒進杯中,色澤更見突出,「掛杯」頗佳顯示酒體豐厚;氣味較複雜,帶有乾果、蘑菇、花香的味道;口感很醇,絲毫沒有紅酒的負擔,卻有紅酒感覺。它是Binekhi Kisi of Qvevri White Dry 2012,是一支格魯吉亞(Georgia)以傳統陶缸釀製而成的白葡萄酒,因帶有獨特的琥珀色澤,又稱為琥珀酒(Amber wine)。
憑着葡萄酒發源地之名,位於西亞的格魯吉亞,雄心壯志在一帶一路計劃拼天下。愛喝葡萄酒的老饕,怎能不進一步了解這葡萄酒古國?

位於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人口比香港少近半,對不少港人而言頗為陌生,甚至有時會被錯認作美國的喬治亞州。格魯吉亞是史太林故鄉,文獻記載,這位讓格魯吉亞人又愛又恨的蘇聯獨裁者,鍾愛家鄉葡萄酒多於俄羅斯伏特加。很多知情人士都說,從來只見史太林喝格魯吉亞葡萄酒,這是他治療失眠的「獨門秘方」。1945年的雅爾達會議(Yalta Conference),他還以最喜愛的Khvanchkara葡萄酒款待羅斯福和邱吉爾兩位元首。

格魯吉亞北部接壤俄羅斯,南部與土耳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為鄰

這故事亦揭示了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的微妙關係,格魯吉亞在1991年從蘇聯獨立以來,矛盾與衝突未曾間斷,2008年跟俄羅斯發生南奧塞梯戰爭,近年局勢回穩,天然美景加上歷史濃厚讓她成為旅遊新貴。當地文化發展極早,可追溯自青銅器時代,科學家曾發現距今1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去年底公布的一項研究指,研究人員在兩個考古遺址中發現陶器碎片上的酒糟,而且可追溯至公元前6,000年,即代表格魯吉亞釀造葡萄酒有逾8,000年歷史,是世上迄今最早的憑證。

飲食文化代表——陶缸

黃靜綺向記者介紹如何走進格魯吉亞葡萄酒世界。(陳嘉元攝)

格魯吉亞的釀酒條件得天獨厚,連古希臘人也嫉妒說:「他們不鬆土、不鋤地,更不祈禱,上天卻把如此優良的葡萄賜予他們。」格魯吉亞境內由高加索山脈從南北兩邊包圍,是一塊盆地,氣候變化很大;東臨黑海,溫度和緯度合適,加上日夜溫差大、陽光充足,地下水帶有豐富礦物質,可以培養出最好品質和複雜性的葡萄。當地原產的葡萄品種多達525種,遠較一般國家只有數十種葡萄品種為多,堪稱全球之冠。

傳統上,格魯吉亞以陶缸(Qvevri或Kvevri)釀酒,陶缸大多埋在地底、只露出缸口,待發酵至熟成約半年才抽取葡萄酒入樽。「陶樽的好處是幼細之餘還可以優化葡萄酒。好像瓦煲煮飯、紫砂茶壺泡茶一樣,含有礦物成分。」格魯吉亞葡萄酒協會亞洲主席黃靜綺(May Wong)向筆者介紹琥珀。

了解更多:第比利斯的城市驚喜 格魯吉亞時裝界異軍突起

格魯吉亞以陶缸釀造葡葡酒的傳統已有八千年歷史。(網上圖片) 

與俄走遠 另覓契機

格魯吉亞獨立27年來經歷幾許波折窒礙經濟發展。1991年4月脫離蘇聯獨立後,初期並沒有加入以俄羅斯為首的11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獨立國家國協」。2003年發生「玫瑰革命」,由薩卡什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接任總統,走親西方路線,與俄羅斯關係走下坡。2006年,俄羅斯全面禁止入口格魯吉亞酒,由於俄羅斯佔格魯吉亞葡萄酒出口量九成,禁令重創當地酒業。2008年8月,格魯吉亞出兵希望收復以往有大量俄羅斯人定居的南奧塞梯自治州和阿布哈茲地區,並與俄羅斯爆發戰爭。俄羅斯其後宣布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格魯吉亞因而與俄斷交,糾紛一直未解決。

俄羅斯對格魯吉亞葡萄酒的禁令一直持續到2013年,促使後者另覓新的出口市場,2015年底,格魯吉亞開始和中國談判,去年5月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預料出口到中國的葡萄酒將持續增長,2016年亦與本港特區政府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據格魯吉亞葡萄酒協會發表的數據,格魯吉亞對中國的葡萄酒出口量在2016年增長了98%,達到530萬瓶,亦是從格魯吉亞進口葡萄酒的國家中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目前是格魯吉亞繼俄羅斯和烏克蘭後的第三大出口市場,但預計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後,中國將超過烏克蘭成為第二大出口市場。

格魯吉亞—美酒何處來?

(香港01製圖)

隨着一帶一路的倡議,香港以至中國開始認識格魯吉亞葡萄酒,格魯吉亞目前在香港雖沒有太多外交連繫及經濟業務,唯有葡萄酒嶄露頭角,近年大大小小的酒展與飲食博覽會,都看到格魯吉亞葡萄酒的蹤影。黃靜綺認為,格魯吉亞以及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香港人而言較為陌生,而60多個國家都有自家特色產品,葡萄酒則是格魯吉亞的代表。

《香港01》就格魯吉亞葡萄酒的市場前景向第比利斯國立大學經濟學系院長Teimuraz Beridze了解,他表示:「葡萄酒作為格魯吉亞主要出口貨品,其成敗取決於三個主要因素:數量、質量和價格。」以數量而言,格魯吉亞的國土不足以容許大規模種植葡萄及生產大量葡萄酒,因此輸給智利、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等葡萄酒大國,也無法和這些對手在生產和運送上競爭,所以要擴大發展必須尋求更大的市場。在質量方面,由於格魯吉亞只生產優質葡萄酒,數量有限,價錢較貴,難以成為經濟支柱,國家仍須多元發展。

格魯吉亞葡萄酒以傳統釀製技術及天然見稱,一直以來暢銷前蘇聯加盟國。(VCG)

「首先要讓人知道格魯吉亞」

Beridze認同一帶一路對格魯吉亞經濟發展有正面影響,他解釋:「對於格魯吉亞而言,在與俄羅斯市場相對接近的情況下,尋找另一市場,尤其是規模如一帶一路龐大的市場變得相當重要。」他認為現時國內消費市場八成是入口貨品,雖然國內農產品供應充足,若要維持經濟主權,有需要向非依賴入口的方向發展。

了解更多:不歐不俄的格魯吉亞 與中國跳探戈

黃靜綺表示,香港市場對格魯吉亞葡萄酒的反應很好,近年不少侍酒師也為餐廳選購格魯吉亞酒。「格魯吉亞文化和葡萄酒不怕無人欣賞,只怕無人認識,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讓人知道這個國家。」

(節錄)

上文刊載於第96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月22日),原題為《歐亞之間的葡萄酒古國 一帶一路拼天下》。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在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