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教室】巴勒斯坦第70個災難日 巴人手握紙牌鎖匙象徵什麼?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正式立國,猶太人流離失所的日子宣告結束。但同一日,卻成為巴勒斯坦人的「災難日」(Nakba Day,或稱Day of the Catastrophe)。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70萬巴人離家逃亡。自此,以巴衝突從未曾止息。
而每年的「災難日」,巴勒斯坦人依然會高舉紙牌鎖匙,期盼並等待重回家園的一日。今年這天,眼看美國駐以色列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巴人看在眼內更不是味兒。

「災難日」前夕,巴勒斯坦人為示威做好準備。(視覺中國)

以色列的復國 巴人的流亡

70年前,經歷二戰的種族清洗後,以色列正式復國。部分阿拉伯國家不滿以色列立國方案,因此對以國發動戰爭。埃及、黎巴嫩、敘利亞、約旦等國家大舉進攻,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居於以色列境內70萬巴人隨即逃往外地,希望等待戰爭結束後回歸家園。

戰後,以色列通過缺席物權法(Absentee’s Property Law),沒收巴人遺下的土地和房屋。大批巴人被迫遷居至加沙走廊、約旦河西岸,以至德國、美國等地。

據聯合國對巴人的難民政策,當年離國巴人所有後裔均有權重返家園。如他們全數返回以色列,連同當年留在國內的巴人和其後裔,以色列國內巴人人口將達680萬,而猶太人只得650萬。以色列自然不希望巴人成為國內主要種群,因此一直強調巴勒斯坦難民應該於巴勒斯坦國安定下來。

鎖匙成為「災難日」的象徵,部分巴勒斯坦人更保留當年逃亡前家園的鎖匙,盼望有朝一天能重新打開已緊閉70年的大門。(視覺中國)

70年的「災難」 高舉鎖匙盼回歸

一直以來,以巴衝突持續。每年「災難日」,巴人會在各城舉辦大型示威。他們手持標語和揮動旗幟,又高舉象徵家園的紙牌鎖匙,呼喊着渴望回家的願望。部分巴人更保留舊居鎖匙,盼望有朝一天能重新打開已緊閉70年的大門。

「災難日」示威有時更會演變為流血衝突。2017年,以軍向西岸拉姆安拉(Ramallah)的示威者發射橡膠子彈回應擲石行為,11人受傷。至於今年,哈馬斯組織(Hamas)自「土地日」(3月30日)起,發起「回歸大遊行」(Great March of Return),至今已造成41人死亡,逾1700名巴人受槍傷。今年「災難日」適逢位於耶路撒冷的美國大使館開幕,預計示威會更加激烈。

大半生的等待,只見換來一次又一次的流血衝突。巴勒斯坦人「災難」結束之日,仍遙遙無期。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