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地震】多國防震之道 日本領先 意大利是反面教材

撰文:成依華
出版:更新:

日本大阪周一(18日)發生6.1級地震,造成多人傷亡,再次引來如何防範地震的關注。
日本不單抗震經驗豐富,也是多國的取經對象,至於美洲國家如美國和墨西哥,近年也發力直追,只是同樣常常面對地震的意大利,卻是有名的反面教材。

大阪地震:說到地震抗災教育,日本可謂相當完善,學校早已安排學生參加演習,讓孩子做到臨危不亂。圖為6月18日池田小學緊急疏散學生,學生們在操場地上坐着。(視覺中國)

日本是地震大國,同時也是防震大國。當地早在1950年代,已設《建築基準法》,至1981年,明確訂明新建築的耐震能力,必須達到6級地震,其後在1995年、2000年、2009年、2015年等,均再推動加入不同要求或提高罰則,政府又會撥款資助樓宇進行加固工程等。日本先進的防震制度,一直引來多個地方也向其取經,包括台灣、智利等。

大阪地震:當地周一(18日)發生地震後,有兒童走到屋外避難。(VCG)

日本以外,全球多國近年也更着重防震工作,以保護家園:

美國:高危建築有「黑豬印」

美國加州位處北美板塊與太平洋板塊邊緣,經常發生地震,當地南加州大學地震中心(Southern California Earthquake Center,SCEC)甚至預估,2018年有頗大可能出現強震。加州政府近年也落力防震,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設立名單,直接點名指出防震能力不足的建築物,要求發展商改善。

當地政府4月發表報告,便列出三藩市(San Francisco)39棟有24年至58年歷史的高樓,指它們在地震時有倒塌風險,要求改善;2017年,加州聖塔莫尼卡市(Santa Monica)也點名全市70棟有倒塌風險的建築,下令要求進行加固工程。鄰近的西荷里活市(West Hollywood),也會在2018年8月推出勒令相關建築物做維修的法律。

加州議會5月已經通過議案,要求州內城市都制訂名單,尋找有倒塌風險的建築。

加州三藩市為應對不時發生的地震,制訂名單列出需要改善的建築物。(VCG)

墨西哥:地震預警系統

墨西哥處於三大板塊(北美洲板塊、科科斯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上,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高地震風險國家。當地有大量又殘又舊的建築,地震發生時,經常有人命傷亡。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城發生強烈地震,造成最少7,000人死亡、3萬人受傷,成墨國悲痛回憶。自從該次強震後,政府已積極投放資源加強當地的地震預警系統,希望在地震來臨之前,就提醒民眾躲避。

墨西哥在1985年強震發生後,設立地震預報系統CIRES,並在1993年在墨西哥啟用。位於太平洋海岸的100個偵測儀器受到地殼板塊震動時,隨即發出無線電波,透過廣播器及電視電台等媒體向國內各大城市發出警報。它們會利用無線電波啟動學校、各政府部門和辦公室的警報裝置,以通知民眾,希望他們在地震波趕到之前,提早知道消息。2017年9月墨西哥發生8.2級地震,便有部分民眾提早接到警報,及時逃出房屋而保住性命。

惟2017年9月19日,墨西哥城市政府周二(19日)舉行地震悼念活動及演習之際,該市附近再發生7.1級地震,造成超過200人死亡。地震中警報系統被指失靈,同時建築物缺乏完善規劃,是導致人命傷亡的原因。不過有市民及CIRES的調查員指系統運作正常。

CIRES調查員馬丁內斯(Armando Cuéllar Martínez)指出,墨西哥城內有不同土壤,警報系統快慢有別。例如墨西哥城的La Roma地區屬較軟的地土,所以系統會比國內其他城市作出更快反應。他提到,震央距離越近警報系統,就能更早作預報。

墨西哥恰帕斯州2017年9月發生8.2級地震,有民眾走到街上避難。

意大利:古蹟常因地震受損

不過意大利則是有名的反面教材,當地同樣常有地震,但防災工作被指嚴重不足,除了危樓多,又有很多中世紀建築因為保育工作欠佳,在地震時遭到重創,聯合國更不時呼籲意大利強化對建築物的安全標準。

雖然當地政府也有訂立法則,要求新建築物達到一定防震標準,但標準不適用於現存的舊建築,加上當地有很多小城鎮、小村落都位處地震帶,政府要管理當地的建築並不容易。

當地也不時出現「豆腐渣工程」問題,即使是新建、原本預期可以防震的建築物,也一樣會在地震中倒塌

意大利建築抗震能力不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無錢。意大利地震學家泰爾圖利亞尼(Andrea Tertulliani)便表示,不是所有社區和市政府,都能付擔昂貴的加固費用,他並指出,意大利還需要一個龐大的國民教育計劃,去讓每個屋主都意識到房屋的潛在風險問題。

意大利古城拉奎拉曾受地震重創,當局在地震後修復當地古蹟。(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