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難民日】去家幾千里 前程安可知 漂泊逃亡路上彷徨與喘息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據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全球有6850萬人因為戰爭、暴力衝突與迫害被迫逃離家園,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土耳其、美國、澳洲等地接收不少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南蘇丹、中美洲等各地難民。但他們去國後的遭遇,是命,也是運。

土耳其難民在製衣工廠工作謀生。他們工資低,時薪甚至低於1英鎊,遠低於土耳其的最低工資。(視覺中國)

▼土耳其難民在製衣工廠工作謀生,請點擊以下圖輯觀看他們工作的實況:

土耳其:全球大難民收容國 黑工遭剝削如家常便飯

聯合國難民署《流離失所問題全球趨勢》最新報告顯示,土耳其是全世界容納難民最多的國家,其境內共有350萬難民,大多來自敘利亞。

2011年,有超過300萬敘利亞難民逃往土耳其,當中有約一半人為18歲以下的兒童。企業責任資源中心(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2017年公布的報告更估算,有65萬利亞難民在土耳其工作,大部分從事製衣業,但多數人沒有工作簽證,意味有更大機會遭受剝削。

難民工人工資低,飽受歧視,工作環境惡劣。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016年的調查發現,許多敘利亞難民工時長達12小時,在沒有戴上防護面罩的情況下,使用化學藥劑替Mango和Zara等知名時裝品牌的牛仔褲做仿舊處理。他們的時薪甚至低於1英鎊,遠低於土耳其的最低工資。而受僱的員工中,最年輕者僅15歲。

大批移民滯留美墨邊境:這張震撼人心的照片,攝於2018年6月12日。年僅2歲、來自洪都拉斯的小女孩隨母親赴美求庇,她們來到美墨邊境時,婦人被捕,沒有媽媽在旁的女童嚇得大哭起來。(Getty Images)

▼滯留邊境兒童將被送往返於美墨邊境附近的帳篷或倉庫,請點擊以下圖輯觀看他們所住的地方:

美國:難民與子女被迫分離 兒童困於籠內

難民問題鬧得熱烘烘的美國,有數千移民家庭在美墨邊境強遭拆散。來自中美洲多國的難民攜同年幼的子女來到邊境,只為逃離綁架、搶劫、強姦等罪案頻仍的家鄉。但自特朗普政府實施「零容忍」政策後,邊境人員會扣留所有非法入境者,並帶走跟隨他們的孩童另外安置。一幕又一幕令人心酸的場面亦因而浮現。

美國獨立新聞機構ProPublica周一(18日)發布美墨邊境移民家庭強遭拆散過程的錄音。錄音中,10名來自中美洲、估計年齡介乎4至10歲的兒童在美墨邊境與父母分離。他們哭得力竭聲嘶,甚至上氣不接下氣,仍高聲用西班牙語呼喊着「爸爸」和「媽媽」。來自薩爾瓦多的一名6歲女童更忍住淚水不停哀求邊境人員致電給自己的姨姨,希望姨姨可以前來帶自己走。

與父母分離後,兒童會轉往收容中心。德州麥卡倫(McAllen)收容中心內,他們在籠內生活,只能用當局提供的睡墊和毯子席地而睡。但由於當局禁止傳媒在中心內自由採訪,恐怕內裏有更多不為人知的慘況。

▼有記者轉載當局發布的影片和相片,揭露收容中心的實況。

澳洲:難民兒童合撰故事 細說生活轉變

幸運的是,部分難民遠離戰亂後確實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澳洲維多利亞省諾布爾公園小學(Noble Park Primary School)九成學生來自非英語背景,大部分都是難民。有的曾經是童兵,有的被迫在11、12歲時加入軍隊,有的失去親人,有的親眼看着至親死去,有的坐船從遠方到來,有的曾經生活在肯尼亞、蘇丹等地難民營。

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芬蘭籍研究員考科(Mervi Kaukko)訪問45名難民兒童,發現他們來到澳洲後,不但獲得生存下去的空間,更在學校中成長學習:「這不全是有關困難和創傷,這是關於事情變好。這班小朋友共通之處在於,他們只是普通的小朋友,他們喜歡一般小朋友喜歡的東西。」他們的老師亦指這群兒童表現良好。

在考科的協助下,13名學生更合作撰寫一個有關難民的故事。故事講述主角阿里(Ali)的家鄉經歷炮擊,父親被徵召入伍,而自己和妹妹則跟隨母親坐船前往澳洲尋求庇護。雖然故事純屬虛構,但一班小作家的確將自己的經歷帶進故事中。研究員希望大團圓結局的故事可以反映出有關難民正面的故事,而非一面倒講述他們的困難。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