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街上無垃圾桶? 主因: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氣襲擊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喜歡前往日本旅行的你,是否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何全街都無垃圾桶?不論是公園、旅遊景點、火車站或哪個地方,想找一個垃圾桶也非常困難。特別若傷風感冒打噴嚏,手執紙巾無法丟棄很不方便。日本人都不會在街上抺鼻涕嗎?

日本街上沒垃圾桶,不論旅遊區商業區或是景點都沒有垃圾桶,相信不少第一次往日本旅行的人都會嚇一跳。(視覺中國)

原來這正是與「奧姆真理教」有關。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及其6名信徒在判處死刑10年後,終在周五(6日)被處死,引起了社會熱論。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亦為震驚一時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劃上句號。但不說不知,正是因為當年的沙林毒氣事件,才導致大家今天在日本「無垃圾桶用」。

警戒恐怖份子垃圾桶藏毒氣彈或炸彈

1995年3月20日,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鐵散播沙林毒氣,造成13人死亡逾6000人受傷的特大慘劇。在繁忙的都市中使用毒氣攻擊可謂史無前例,震驚國際。

當時東京都政府考慮到同樣的襲擊可能再次發生,認為「毒氣彈丟棄在垃圾桶內」可以造成同樣後果,決定大規模撤去垃圾桶。特別在車站和人群聚集區域的垃圾桶,自襲擊發生後不久隨即全部消失。

其實類似的擔憂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曾經討論。早在1980年代,英國愛爾蘭共和軍曾在倫敦車站發動多次恐怖襲擊。恐怖份子把炸彈收藏在金屬製的垃圾桶中,爆炸造成多人死傷。

結果英國決定移走部分垃圾桶,並用塑膠製垃圾桶取代金屬製,減少萬一爆炸時造成的傷害。今天部分垃圾桶更變成只剩透明膠袋,外人可直接看見垃圾袋中的垃圾,減少放置危險品的機會。

倫敦今天的垃圾桶都變成了「垃圾袋」,而且透明製可以看見袋中裝了甚麼。(視覺中國)

減省清理人手及強迫教育

不過除此之外,減少垃圾桶也有積極的經濟和教育理由。垃圾桶收集垃圾後需要清理,垃圾桶愈多需要的人手愈多,成本也會上升。而減少垃圾桶除可讓收集垃圾更有效率外,更可起到強迫教育作用,減少製造垃圾,減少浪費。香港近日逐步減少郊野公園垃圾桶,目的之一就是減省資源及教育市民別隨處丟棄垃圾。

日本長年實施公民教育,強制要求國民把垃圾分類,把自己製造的垃圾帶回家。在俄羅斯正在舉行的世界盃中,日本球迷自發清理垃圾得到各國讚賞,可說是日本政府長年公民教育的成果。

日本便利店大都放置分類垃圾桶,最右手邊的「もやせるゴミ」就是一般可燃廢物,包括紙巾一類垃圾的意思。(視覺中國)

但話說回來,去旅行打個噴嚏,沒可能手執鼻涕紙巾到晚上回酒店才丟吧?其實今天日本街上還是有垃圾桶的,只是都集中在便利店而已。日本便利店外一般都會設置各種分類垃圾桶,供有需要人士丟垃圾。紙巾是「可燃燒廢物」,所以請找間便利店,丟到寫着「もえるゴミ」(即可燃燒廢物)的垃圾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