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巴塞「落閘」恐變主題公園 過度旅遊惡果愈見嚴重

撰文:梁凱怡
出版:更新:

彌敦道只剩下珠寶店,大街只剩下藥妝店,小本經營的店舖難以立足。這是香港「過度旅遊」的後果。
近至東南亞泰國、菲律賓,遠至歐洲威尼斯、巴塞羅那,遍地都是旅客蹤跡。遊客愈來愈多,以遊客為目標顧客的商店餐廳也愈開愈多。旅遊業旺盛卻苦了當地居民,部分人甚至迫不得己要離開這片喧鬧之地。甚至有地區政府開始「落閘」抑壓遊客數目的增長,但反應好壞參半。
「過度旅遊」究竟是誰的錯?

意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St.Mark's Square)附近的商店總是遍佈遊客。(視覺中國)

世界變了樣 This city is dying

「旅遊正殺害我的家鄉。」意大利威尼斯一名街頭畫家如此形容「過度旅遊」的惡果。而在西班牙巴塞羅那,旺季期間,每天都有4至5艘遊輪抵港,數千名乘客同日湧入市內。著名拉蘭布拉大道(La Ramblas)迫滿旅客,居民沒法在布格利亞市場(La Boqueria)購物,連乘搭巴士等交通工具也成問題。

隨旅遊成本下降,加上廉航和Airbnb等新式商業模式盛行,旅遊再不是現代人的奢侈品。其中在歐洲,2017年法國便接待近870萬遊客。

何為「過度旅遊」?有學者為這個新興詞彙作以下定義:過量旅客增長導致地區擠迫,當地居民要承受短期或季節旅遊旺季的後果,為他們帶來生活模式、設施使用、一般幸福等的永久改變。

西班牙巴塞羅那是其中一個「受害」城市,當地居民不時表達強烈不滿,批評旅客破壞當地人原本的日常生活。(視覺中國)

政府「落閘」 居民拒讓城市淪為遊樂園

「自己城市自己救」,威尼斯政府早年已限制酒店旅館數量,但亦無助抑制旅遊業過份膨脹。到最近,市長布魯尼亞羅(Luigi Brugnaro)甚至宣布於4月28日至5月1日長周末期間,於城內設置檢查站,容許當地居民和持有Venezia Unica城市通行證的旅客使用優先通道前往部分地點。船隻和車輛也受同樣限制。布魯尼亞羅更指,或會在未來旺季或周末期間採用同樣措施。

政府為市民設想,想盡辦法為他們謀幸福,理應好評如潮。但當地居民反而卻發起示威,抗議政府設置檢查站,不希望城市淪落為主題樂園。「是的,他們應該控制旅客量,但他們不應該關閉威尼斯。我們是一座城市,不是主題樂園。」面對同樣情況,巴塞羅那市議會旅遊局議員科洛姆(Agustí Colom)也擔心城市最終會「走樣」,導致部分地方如聖家堂淪為遊樂園。

抑壓旅遊業的同時,也讓從事旅遊業的民眾面對一定壓力。歐債危機爆破後,多國依賴旅遊業復甦經濟,但當時政府卻未有考慮到背後會帶來的惡果。據統計,歐盟現有1200萬人從事旅遊業,每10間非金融企業便有1間依賴旅遊業獲利。因此,當威尼斯政府提議為聖馬可廣場(San Marco Square)設入場門票時,商店店主極力反對。遊輪業也養活5,000人,要讓民眾留在威尼斯,就必須為他們提出足夠就業職位,而政府也不能大刀闊斧地限制旅遊業。

意大利威尼斯政府2018年實施人潮管制措施,容許當地居民和持有Venezia Unica城市通行證的旅客使用優先通道,但反應好壞參半。(視覺中國)

不可逆轉的現實 由旅客個人做起

「過度旅遊」是共同的責任,不管地區政府、旅遊業、旅客甚至居民也在當中扮演一定角色。而旅客可以做的,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旅行模式,在旅行時尋找另類的選擇。

旅遊作家菲奇(Chris Fitch)形容,「願望清單」(bucket-list)式的旅遊更加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因為世界並不是靜態的:「世界每一個部分都以不同速度、以不可預測的方式隨時間轉變,在某一年到訪某處並不保證你認識明年當地。」他指,這種旅行模式某程度上也鼓勵一種無知,讓人以為單單到訪首都城市便得以認識整個國家。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講師王劍凡博士則認為其實本來就不存在「必去」、「必食」、「必玩」等的事物:「旅人以經驗之談的角度來分享值得去的地方沒有問題,但並不是『老馮要跟』。」可以的話,避開旅遊旺季、盡量使用陸地交通也是舒緩「過度旅遊」的一種可行方法。不行的話,也至少可以對當地人表現多一份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