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浪】窮會令溫度上升? 美國貧富懸殊曝露於酷熱威脅下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由「熱浪」等氣候變化問題而起的社會不平等現象也越來越明顯,無論是發達國家的貧窮階層,以至發展中國家的貧窮人口,均受到嚴峻的威脅。本專題針對這個全球政府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進行若干探討。
在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天氣炎熱所造成的死亡個案經已比風災、水浸以至其他一切自然災害都來得多。當地貧窮懸殊問題更加劇了熱浪威脅,這當中如何發生?
(此為系列報道之三)

今夏,美國曾有三分一人口受酷熱天氣警報影響;加州有地方在攝氏50度下停電,由紐約州至墨西哥邊境地區都有因炎熱而死亡的個案。就連北面加拿大魁北克省也不能幸免,共有90人熱死。北美地區近期破記錄的高溫令不少人關注氣候暖化問題,因為如今在這裏,白天慢跑或打理花園也可能有致命風險。

位於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幾乎全年也很熱,當地機場於去年夏天更曾因天氣太熱,基於航空安全理由而取消航班。當地155人因酷熱死亡,當局為避免重蹈覆轍,成立一間公開庇護中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有冷氣的舒適環境、冰凍的樽裝水、桌面遊戲和書本。此外,當地也計劃興建有樹蔭的步行走廊,讓市民可以在日間離開住所和車輛外出。

在這個夏天氣溫可高達攝氏42度的城市,83歲的James Sanders在這個中心內抱怨地說:「或許是我的年紀問題,或許因為沒有風吹,但沒有比這更熱的了,是嗎?」

美國不少地方近期開設有冷氣的庇護中心給有需要人士避暑。(VCG)

侵侵惹的禍?

專家估計,氣候變化加劇熱浪的來襲,並推算未來數十年將會在全美各主要城市造成數以萬計的死亡。布朗大學流行病學家Gregory Wellenius指出:「到了人體無法自行降溫的一刻,意味著你一是留在有冷氣的地方,或你將會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美國部份地方將會是這樣,我們生活、工作和玩樂的方式,將會因上升的氣溫而改變。」

的確,熱浪侵襲令不少美國城市面對的壓力不斷增加,並經已迅速成為全國性問題。近期的研究顯示,變熱的天氣導致自殺個案的上升,因晚間上升的溫度阻礙了美國人的睡眠休息時間。此外,天熱令人不適的個案增加,加重醫院急證室的負擔。

熱浪而不是鳳凰城等較熱地區的問題了。(網上圖片)

自現任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基本上嘗試推翻幾乎所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種種措施。同時又大幅削減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使聯邦行政部門未能採取有效行動應對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極端的天氣如熱浪、水災和風暴。如今,美國出台一個全國性計劃解決氣候問題的方案變得遙不可及,令不少城市在很多時得獨自面對熱浪侵襲。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 (CDC) 的數字,全美每年有約650宗因炎熱而死亡的個案。但Wellenius認為數字還是太保守,因為死亡證一般都未能清楚反映死因和天氣熱有關。他估計真實數字或可能高達3500宗,令各州政府所需要投入的資源有機會需要更多。

美國現時缺乏全國性應對熱浪的計劃。(AFP)

熱死人最多的 並非最熱的地方?

出人意表的還有,有研究發現全美因天熱而死亡個案最多的地方並不是較熱和乾旱的西南部地區;反而是相對較清涼的東北部城市費城 (Philadelphia) 和巴爾的摩 (Baltimore),兩地每年平均每一百萬人中就有37人死亡。除了主要在圖書館等公共地方設立避暑中心外,費城將焦點放在喚醒民眾應對熱浪的意識。市政府官員不時呼籲民眾保持涼快,避免日照、飲多些水和照顧年長鄰居等。

費城公共衛生部門高級官員Caroline Johnson 醫生表示,熱浪雖然不必然引致死亡,但當地今年七月第一個星期就有約40人因熱浪而送院。他解釋,這與美國東北部城市過往的天氣和城市興建有關。當地舊式樓房通常都建得密密麻麻,令空氣不太流通,加上一般也沒有安裝冷氣。屋頂則是厚厚的瀝青而非較昂貴的反射物料,容易積聚更多熱能。Johnson形容:「這些屋就像小小的焗爐。」

焗爐的比喻或許有些誇張,但這些建在城北和城東的貧窮人口住屋,卻真的比全市平均氣溫往往高出攝氏4度;相反,較富裕和較多樹蔭的地區則比平均氣溫低攝氏7度。貧窮意味着需要居住在更熱的房屋、在太陽底下等巴士;而富有人家則可安坐有冷氣的汽車,也有足夠經濟能力在假日前往較涼快的地方度假避暑。

費城政府經已開展一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工作,就是在市內種植數十萬棵新樹,並改善市內公園,希望打造一個為居民而設的避暑天堂。這當中有一定的迫切性,因若不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費城將在30年內將經歷高達59天酷熱天(即全日氣溫高於攝氏32度),即是2017年的兩倍多。

不比發展中國家好

費城可持續辦公室總監Christine Knapp表示:「令我驚恐的是,未來情況只會更差。這次熱浪是非常象徵性,告訴我們將來的情況。我姨姨住在亞利桑那州,那裏全年都很熱,他們建立這個城市時經已知道是個沙漠,你可以由有冷氣的汽車很快進入另一個有冷氣的空間。故雖然他們會熱一些,但也比我們準備好一些。」

美國不少城市也如鳳凰城一樣,興建全新和有冷氣的樓宇來應付熱浪,擁有冷氣機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但該國同樣要面對電費開支大,和一旦有電力供應的問題出現,則很可能會出現緊急情況。另一位流行病學家Kate Goodin則認為,城市仍需要為貧窮階層設想。她說:「我們需要作出某些制度上的改變,令那些選擇留在這裏的居民可繼續生活。」

面對熱浪等氣候變化問題時,我們往往將焦點放在較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容易忽略了發達國家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困難。正如美國氣候變化學者Brian Petersen認為,西方國家目前應對氣候變化的準備很大程度上不足,「若我們真的想要準備的話,我們需要做大量不同的且是我們現在沒有做的事。事實上,我們還沒有充足的庇護中心提供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