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再迎千年大分裂 俄東正教與君士坦丁堡分道揚鑣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俄羅斯莫斯科東正教會周一(15日)宣布正式與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教會斷絕所有關係,釀成基督教自1054年的天主教及東正教分道揚鑣以來,最大的教派分裂。
是次分裂,源於君士坦丁堡教會同意讓烏克蘭基輔自行組成另一東正教會,獨立於莫斯科教會之外,為後者指責為「踩過紅線」。

莫斯科教會在其官方聲明中指,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決定「相等於離棄其歷史根源及承諾」,使得莫斯科教會再不能與君士坦丁堡合作。

聲明同時亦呼籲其他東正教會重新考慮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決定,並謀求解決教派分裂的方法。

君士坦丁堡決定成定局 教派分裂難挽回

是次教派分裂,問題出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君士坦丁堡教會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Ecumenical Patriarch I Bartholomew),在周一決定承認烏克蘭東正教會的獨立性,容許它不再隸屬於莫斯科教會之下。

雖然全球15個東正教會是處於平等地位,但君士坦丁堡教會則一直被各地教會視為第一代表,故此其決定舉足輕重。

君士坦丁堡教會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一直被認為是東正教世界的領導人物。(視覺中國)

今次莫斯科教會呼籲其他教會合作反對決定,將有可能引起對君士坦丁堡教會領導地位的衝擊。莫斯科教會屬下有1.5億名東正教眾,而君士坦丁堡教會只得530萬。

不過有學者就指出,如果要解決是次教派分裂,將要各教會聯合宣布普世牧首巴爾多祿茂為異端。其中有3大困難:一、要先招開全東正教的宗教大會;二、要全數教會同意;三、要保持大會不受烏克蘭反莫斯科的教眾阻撓。

由於要否決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決定,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在莫斯科教會認為君士坦丁堡對基輔教會的確認是「踩過紅線」的情況之下,這次教派分裂似乎真的無法制止。

烏克蘭民眾在12日獲悉基輔教會勢將獨立的消息後,紛紛上街慶祝。(視覺中國)

烏克蘭東正教的「三分天下」

基輔的東正教會於17世紀開始正式歸入莫斯科教會掌管,3個世紀以來,包括在蘇聯管治之下,雙方亦大致相安無事。

分裂源頭在於1991年烏克蘭趁蘇聯解體之機,爭取宗教獨立管治,於是成立了一直不為東正教世界承認的「基輔東正教會」(Kiev Patriarchate),至今旗下有約5,000個教區歸順。

烏克蘭境內還有另外兩大東正教會。其一是隸屬莫斯科教會的「烏克蘭東正教會」,另外是在蘇聯治下的獨立教會「烏克蘭自主正教會」。前者有12,000個教區,而後者則只有1,000個。

世紀大分裂的政治角力:親俄 vs 親歐

在2014年的克里米亞問題爆出後,基輔東正教會希望獲得教內承認的追求,更為熾熱。有當地教區的神父就在事件後,主動脫離隸屬莫斯科的烏克蘭東正教會,轉而加入基輔東正教會。

如今基輔東正教會如願以償,可預期將會有不少原歸從莫斯科教會的教區,轉投新近獨立的基輔東正教會,其影響甚至會遍及部分在白羅斯(Belarus)及立陶宛(Lithuania)的教區。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發言感謝君士坦丁堡教會給予基輔教會獨立地位。圖左一為基輔牧首菲拉列特(Patriarch Filaret)。(視覺中國)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就說,君士坦丁堡的決定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歷史性大事」,將造成莫斯科「第三羅馬」地位的崩解,又說「(烏克蘭)教會的獨立是其過去4年一直追求的支持歐洲、支持烏克蘭政策的一部份」。

其中背景,是外界一直疑心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透過莫斯科東正教會的強勢地位,去散播其影響力。

由此可見,基輔東正教會的獨立,是政治角力的結果,並非單純的宗教事件。

烏克蘭教派分裂或將持續

雖然是次東正教「世紀大分裂」難說會對俄羅斯的教眾造成影響,不過此分裂可能會繼續引起其他分裂爭議。

由於烏克蘭的教區長達3世紀以來隸屬於莫斯科教會管轄,是次分裂實在難以讓所有教區歸邊,因此烏克蘭境內的教會分裂情況只會繼續延續下去,甚至因其宗教政治化,而變得更為嚴重。

歷史近一世紀的基輔洞窟修道院(Kiev Pechersk Lavra monastery),是烏克蘭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場所之一。(視覺中國)

是次東正教的「世紀大分裂」最後能否平息,還是看莫斯科與烏克蘭的基輔教會,最後能否承認對方的平等位置。

雖然莫斯科於上世紀末,曾因愛沙尼亞(Estonia)教會獨立,與君士坦丁堡分裂,而最後又和解復合,然而烏克蘭教會之重要性畢竟遠超愛沙尼亞,未來發展如何,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