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安倍訪華後 日本害怕中國的「反日」是什麼?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首相安倍晉三訪華結束,日本放送協會NHK總結了這次訪華之旅,其中提到了儘管中日安定發展是合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日本需要擔心未來中國可能再現的反日情緒。確實相比起日本的反中,中國的反日情緒來得更熾熱,更激進。

安倍訪華期間懸掛在天安門廣場上的中日國旗,日本傳媒對中國對日本的「友好態度」感到詫異。(視覺中國)

日本民間非營利團體「言論NPO」日前發表最新一年中日民間對雙方國家的好感報告,發現2018年中國人民對日本好感升至42.2%最高點,但日本對中國的好感卻與往年相若,只有13.1%。

日本害怕中國突然「反日」

相比中國人民,日本人民基本長期對中國並無特別好感,甚至可以說是「討厭」。但日本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沒有真正出現過大規模的反華示威。相比下2012年日本「國有化」釣魚島時,中國各地爆發反日示威,衝擊日本商店、砸壞日本招牌或汽車等,中國反日情緒都比日本反華來得激進誇張。

先不論這些示威中國官方有否在背後煽動,但在當天電視上看着這些高叫愛國實質暴徒的行為,日本人理所當然會害怕:哪天中國又來一次反日示威,今天所謂的「走進中日友好新階段」不就打回原形?

中國在2012年爆發的大規模反日示威,各種暴徒式破壞行為被映在電視上,日本民眾對此印象深刻。(路透社)

中日矛盾:歷史認識存在分歧

然而深讀中日兩國人民的矛盾,摒除政治意識形態不同,兩國最大矛盾有主要兩項:第一是領土爭議,第二是歷史認識。前者屬政治問題,可用「擱置爭議」方式繞過敏感話題。東海油田是一例,日俄北方四島問題也是一例,國家之間要減少領土爭議造成的衝突,有很多政治及外交手段可處理。

但後者困難得多。言論NPO報告中顯示中國人民對日本的最大不滿之一是「日本沒有真正反省侵略歷史」,而恰巧日本人民對中國最大不滿之一同是「中國經常借歷史批評日本」。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中國就是熱愛把已不存在的軍國主義作話題,鞭打稻草人。

可是站在中國人角度,這軍國主義恐懼並非單純稻草人。儘管軍國主義在日本已不存在,但日本總是有一些極右分子不時在網上放大中國威脅論,不時散播「南京大屠殺不存在」、「慰安婦只是妓女」、淡化日本侵略歷史等言論。

如公然在酒店擺放「南京大屠殺不存在」著書的日本APA酒店代表元谷外志雄、向學生灌輸極右思想、要求師生齊唱二戰軍歌的森友學園前理事長籠池泰典等等。當日本政府放任這些聲音,同時執政自民黨與這些極右組織有來往或關連時,可怪不得中國政府及民間會有如此反應。

當一間要求幼稚園學生唱二戰軍歌的學校校長,要找安倍晉三夫人安倍昭惠擔任名譽校長,想把新校校名改為「安倍晉三紀念小學」時,實在難以想像安倍與這位極右辦學團體毫無關係。(資料圖片)

日本新一代不明白鄰國激烈反應的原因

同時間,日本教育對近代史少有描述。英國廣播公司BBC日本藉記者大井真理子曾表示道,在她在學時357頁的日本歷史書中只有17頁介紹現代史。包括打開中日戰爭序幕的九一八事變日本一般教科書僅有一頁描述;對日本侵華戰爭過程只用一頁介紹,攻入南京進行大屠殺僅用一行字的註腳表示;甚至在二戰最後日本遭美軍原子彈轟炸也只用一行字帶過,造成日本新一代對日本二戰歷史認識不足。甚至不少年輕人連象征法西斯主義的「卍」符號都不認識,「卍」反而還成為日本年輕人常用的網絡用字(Manji)。

但因日本保留了完整的戰敗資料,鼓勵學生認識原爆史,才讓他們彌補了對二戰未期日本戰敗的知識。但日軍發動戰爭及侵略過程少有提及,造成今天日本人普遍不明白為何中韓等鄰國,對二戰話題極為敏感,令日本人誤以為中國熱愛鞭打稻草人原因。

中國主張南京大屠殺中有30萬人遇害,但日本一直不願承認,因日本認為「30萬並不正確」。(視覺中國)

南京大屠殺 死不了30萬人很重要?

以中日歷史觀矛盾最深的「南京大屠殺」為例,根據日本外務省的官方說法,日本政府「無法否定日軍當年攻進南京後,對非戰鬥員(平民)進行殺害及略奪等行為,但被害人數難以界定。」這意味日本政府承認在攻入南京後殺害中國平民,但無法同意中國所稱的「30萬被害說」。

中國南京大屠殺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曾表示:今天再來談論到底南京到底死了多少人「實質非常可笑」。因為不論死了100人、1000人還是1萬人,死多少人都可以稱為屠殺。

因此站在中國人角度,日本不時有極右份子高調反駁南京大屠殺,嘗試用各種方法證明「沒死那麼多人」,以致推論南京大屠殺誇張失實甚至不存在時,用不着官方煽動,中國人自然會非常反感。

美軍向廣島及長崎丟下的原子彈奪去了近25萬人性命,假若某天美國出來說:「原子彈沒炸死那麼多人,所以不值得如此紀念」,日本被爆者會有甚麼感受?(視覺中國)

中日存在芥蒂,但無阻礙中國人持續改善對日本的好感。中國人對日本好感持續上升,有賴日本文化積極輸入中國,吸引更多中國旅客前往日本發掘日本優秀之處。日本人更有禮更守規矩、日本風光明媚、污染比中國少、城市普遍發達、產品質量更高等等,這些都無容置疑。只要雙方不觸及敏感話題,中國人會非常樂意與日本人同檯喝酒,打成一片。

但若中日兩國若真正需要改善關係,對歷史的矛盾必然需要消除。這不是賠償多少的問題,也不是日本所提倡的「別糾纏過去應放眼未來」問題,正確認識歷史是一種誠意。中國會反日的原因,日本需負上相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