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產油國紛紛蛻變轉型 側寫「黑色黃金」光環褪色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1938年3月,沙特阿拉伯東部臨波斯灣的海港城市達曼(Dammam)對出海面,一注又一注黑色液態物源源不絕噴射出來:中東第一塊油田被正式開發了。石油如決堤般湧進波斯灣沿岸各國,數之不盡的鈔票長了翅膀,飛進了披着頭巾的虔誠穆斯林口袋裏。
從此,阿拉伯半島帶着石油賦予的光環走上世界舞台。冷戰時期的兩極世界裏,他們穩操了足以影響地緣格局的至尊籌碼。

石油這張皇牌,給阿拉伯諸國過了段超過半世紀的豪奢生活。顯然地,這張皇牌除了為它們帶來豐厚收入,也不幸引發了殘酷的戰爭:波斯灣戰爭、科威特戰爭、美國反恐戰……雖說出師以打擊邪惡勢力為名,但背後涉及的石油利益爭奪,昭然易見。

石油為阿拉伯半島的君主制國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奢靡生活。圖為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正在接收巴林國王哈馬德贈送的貴重禮物。(路透社)

卡塔爾周一(3日)宣布將於明年1月起退出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卡塔爾的石油產量僅佔OPEC成員國總產量的2%。卡塔爾「退群」,對組織內的協調合作,以及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不算很大。所以,不少評論究其原委,指出這是卡塔爾針對上年沙特為首的斷交風波所作出的外交舉措,僅屬政治表態。

短期的觀察角度來看,這是肯定的。不過,從宏觀大局盤算的框架下,卡塔爾退出油組,實際上就是響起了世界能源格局的警號:「黑金」不再是讓中東產油國縱橫世界的皇牌了。

再生能源和其他替代燃料的興起,「黑色黃金」石油的需求是否已過高峰?(路透社)

蜆殼石油(Shell)及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推斷,全球對石油的需求在2025至2030年見頂。客觀的條件反映,隨着再生能源的應用和其他燃料的勘探技術升級,石油在可見未來將會失去支撐世界經濟推進的地位。

卡塔爾雖是阿拉伯半島的小國,卻有着靈活變通的外交活力。(資料圖片)

卡塔爾當局聲稱,希望將能源的開採重心,加強在液態天然氣的範疇上,故退出油組,換取更自主的市場競爭地位。這除了是掩飾其政治考量的「藉口」,其實某程度反映出,他們進一步確立天然氣為國內能源產業之本的意圖。

多哈政府致力走自主的發展道路,務求在外交上做到面面俱圓。八面玲瓏和穩健的處事方針,是卡塔爾維持國家富強的秘訣。(路透社)

早已謀求後路的卡塔爾王室

堂堂中東能源大國,富甲一方的卡塔爾多年來依靠石油、天然氣的出口,財源滾滾來,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富豪」。不過,對於卡塔爾來說,真正投放資源的「黃金」,是離岸的天然氣庫存。2016年,卡塔爾出口了約7700萬公噸液化天然氣,佔了全球總量的29.9%。擁有全球第三大天然氣庫存量,卡塔爾過往十年已逐漸讓液化天然氣成為能源支柱產業,並成為液化天然氣的第一大出產國。

2017年全球十大天然氣出口國

▲卡塔爾的液化天然氣(紅色)出口為全球之冠,出口量遠超別國。

年僅38歲的國王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似乎未有懼怕比鄰「伊斯蘭大老」沙特的震懾力。這次退出油組,顯然恃着本身擁有自主能源出口的能力,向着上述提到的轉型方向前進。

有趣的是,當地媒體早前報道,沙特在卡塔爾宣布退出OPEC後,反而邀請塔米姆,出席周日舉行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高峰會,可見卡塔爾高壓懷柔兼施的外交技倆耍得相當淋漓透徹。

卡塔爾國王塔米姆(Sheikh Tamim bin Hamad al-Thani)在外交場合愛穿正裝,與其他阿拉伯酋長常穿的傳統白大袍有所不同,某程度反映了他的開明進步施政理念。(路透社)

頁岩油革命威脅沙特地位

路透社報道,美國在今年10月的每日平均頁岩油產出量突破760萬桶。提取頁岩油的技術突破,令美國取代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說利雅得可操控能源市場的能力大不如前,非危言聳聽。譬如,11月美國中期選舉前夕,總統特朗普曾要求沙特為首的產油國增產以降低油價。沙特王室卻需要向非油組成員國俄羅斯合作,才能達到增產要求。這意味着沙特已乏力領導世界石油產業,OPEC的影響力也隨之大受質疑。

沙特雖然霸佔了石油市場的很大份額,但是隨着石油在世界能源格局的地位下降,沙特實在孤掌難嗚。(路透社)

阿聯酋:可模仿的盟友

沙特盟國阿聯酋(United Arab Emirates)同樣靠能源致富。可是阿聯酋早已走前一步,邁向多元經濟產業的發展。事實上,杜拜酋長國的石油存量在踏入二十一世紀後已進入枯竭狀態。不過,杜拜卻積極推動觀光、金融、航運業的發展。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杜拜成為亞歐非的航空客貨運、轉運港口中心。杜拜王室麾下的阿聯酋航空(Emirates)、阿布扎比王室的阿提哈德航空(Etihad)主導了中東地區的航空網絡和市佔率,在世界航運市場有着極大競爭力。能源產出亦不再是酋長國需要過份憂慮的課題。

杜拜除了致力經營航運業的發展,也全力把城市打造成離岸金融、投資和銀行業務中心。可持續的第三產業發展楷模,也許就是中東產油國未來實施經濟轉型的大方向。(路透社)

沙特王室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亦預視到,「黑金」即將需要「退位」下來了。

能源產業的萎縮,促使沙特試圖通過經濟轉型,減少對「黑色黃金」的依賴。例如沙特政府在2016年公布願景2030(Saudi Vision 2030)發展前瞻,為沙特確立三大目標,包括成為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心臟、全球性投資強國及亞歐非樞紐。當中主力發展公共服務行業如保健、教育、娛樂和旅遊業,加強非石油商品的國際貿易等等,務求擺脫國際油價把持國家財政的困局。

若說1938年是改變貝都因人命運的一年,80年後的今天,相信就是注定他們能否突破轉型的歷史轉捩點。